微生物限检验操作规程版

1 目的

规范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依据

《中国药典》2015版。 3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验。 4 责任

中心化验室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中心化验室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检验操作。 5 程序

5.1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版。 5.2 抽样:照《取样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6 内容

6.1 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

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PN法)。检查时,按已验证的计数方法进行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6.1.1 设备、仪器及用具 6.1.1.1 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0C)、生化培养箱(20~250C)、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脉动真空灭菌柜、紫外灯等。 6.1.1.2 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移液枪及吸头、薄膜过滤器等。

6.1.1.3 用具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6.1.2 试液 6.1.2.1 消毒液

A.0.1% 新洁尔灭溶液 B.75%乙醇溶液

6.1.2.2 稀释液、试剂及配制

A.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无水磷酸氢二钠5.77g、氯化钠4.3g、蛋白胨1.0g,加纯化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1210C灭菌15分钟。

B.聚山梨酯80

C.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 D.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6.1.3 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6.1.4 操作方法 6.1.4.1 试验前准备

6.1.4.1.1 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平皿、锥形瓶、试管、移液枪吸头(1ml、10ml)、量筒、稀释液、培养基等移至传递窗内。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先计划,准备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间。

6.1.4.1.2 开启微生物检测室紫外灯和空调净化系统,并使其工作不低于30min。 6.1.4.1.3 操作人员进入一更,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烘干。进入二更,用0.1% 新洁尔灭溶液洗手,穿戴洁净无菌服、口罩、手套。

6.1.4.1.4 操作前先用乙醇棉球擦手,再用乙醇棉球擦拭供试品瓶、盒、袋等的开口处周围,待干后用灭菌的手术镊或剪将供试品启封。 6.1.4.2 供试液的制备

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征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应超过45℃。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常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如下。如果下列供试液制备方法经确认均不适用,应建立其他适宜的方法。

6.1.4.2.1 水溶性供试试品

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溶解或稀释制成1:10供试液。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6.1.4.2.2 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

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溶解或稀释制成1:10供试液。分散力较差的供试品,可在稀释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如0.1﹪的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 6.1.4.2.3 油脂类供试品

取供试品,加入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使溶解,或与最少量并能使供试品乳化的无菌聚山梨酯80或其他无抑菌性的无菌表面活性剂充分混匀。表面活性剂的温度一般不超过40℃(特殊情况下,最多不超过45℃),小心混合,若需要可在水浴中进行,然后加入预热的稀释液使成1:10供试液,保温,混合,并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乳状液。 6.1.4.2.4 肠溶及结肠溶制剂供试品

取供试品10g,加入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置45℃水浴中,振摇,使溶解,制成1:10的供试液。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