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搭 石》 教 学 设 计

执教人 山西省汾阳市实验小学 冯艳军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4、启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感受。 教学重点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引出课题

1、引用名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句名言,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说: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确实是,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美,时时有美。

(播放课件家乡山村图)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景色美吗?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峰,那里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然而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而我用名言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师:上节课我们对搭石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屏幕出示)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出示这句话) (1)课件出示“搭石图”,找出书中描写搭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脱鞋绾裤)理解“绾”。 (3)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什么是搭石。 (4)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由答。

(5)诵读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风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找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能统领全文,学生的读、疑、析、议也能轻易激出来了。】

三 自主寻美 体会情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跟随家乡的人们走走搭石,感受这平凡的搭石带给我们的美。

1、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课文2——4自然段。

②、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

③、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句子,想象画面,并加以批注,教师巡视点拨。 3、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 【一】协调有序走搭石。

学生找出最美的句子(多媒体课件展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 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联系课文理解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是呀,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前面的——,后面的——;黄昏,夕阳洒下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前面的——,后面的——。踏踏的声音,像——,真美!让我们加入走搭石的队伍,好吗?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引读三遍)(男女分组,小组内读)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没有) 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画面。这是人与人之间

的和谐美,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啊!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把这两个词语放进句子里美美的读。(全班读,分男女生读) 师:老师觉得这不仅是一幅画,更像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 老师把它变成一首小诗,变序朗读,感受语言的诗意美。 后面的 每当 紧跟上去, 上工 踏踏的声音, 下工 像轻快的音乐; 一行人 轻波漾漾, 走搭石的时候, 人影绰绰,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给人

抬起脚来 画一般的美感。

师:同学们,读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这道风景里我们看到一种(和谐美)(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我觉得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上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所以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

[二]相互谦让走搭石。 ①、谈话,导入:

当然,走搭石时,也有“撞车”的时候,请你读读下面这一段,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先有感情地读好它,再体会体会对这个地方的感受和理解。

②、交流:现在,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先说说自己的感动之处,再读好它。(多媒体课件展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 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③、品味:让学生结合实际谈感受。 ④、小结,指导朗读: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板书:谦让)

【设计意图:我认为文本不仅要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所以这一环节我设计学生联系实际谈话,使学生加深对“谦让”的理解,从而身体力行。】

[三]身背老人走搭石。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体会“伏 ”“ 理所当然” ) 师:现在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表演后采访这两位同学)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敬老 师:(扶起年轻人)到对岸了,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家乡这道风景让我们感受的敬老美。(板书:敬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将文字转为画面,并加上采访环节,使学生入情入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为人着想摆搭石。

师: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发现了美。(多媒体出示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师: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发现了美。 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 了才肯离去。”

出示句子:请问你这位老人家,发现了不平稳的搭石,想( ) ,当你摆好了搭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满意离开时,想( )。(想到:赶集的青年、抱着孩子的妇女、放学回家的孩子、腿脚不便的老人)(我担心搭石踩得不平稳,乡亲们会跌进水里的!)(如果这块搭石不平稳,别人走过很容易会掉进河里,我要把这里整平,方便人们走过)(我也是想着要把搭石踩得很稳固,不让后面经过的人跌跤的)

师小结:多好的老人呀!多负责的老人呀!多么为他人着想的老人。这样的一幅赶路老人整搭石的画面,也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道风景让我们体会的善良美。(板书:善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当时老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自主说话,感悟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 】

四 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①、谈话,指导想象:

师: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展开你们的想象,说说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

的画面,(出示练习,生发挥想像) 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 然的事。 假如遇到 来走搭石,总要 ,人们把这看 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生3: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

②、小结,回扣中心句: 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说说身边的美,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美,更能感受到生活中身边的人性美。】

五 透过搭石 感悟情怀。 1、谈话:课文学到现在,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那它是什么?(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结尾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 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3、反复的朗读结尾段,提升情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段反复品读,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体会到了课文表面写的是搭石无私,其实赞颂的是乡亲们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

六、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师:是啊孩子们,搭石这么小的事物中都饱含着美,我们从这篇美妙的文章中发现了作者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你发现我们身边有美吗?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生自由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说说身边的美,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