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手挽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拍手拍手》掌握歌曲的节奏与曲谱,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3、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 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 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拍手拍手》 二、学习乐理知识:重音记号 三、聆听歌曲《祝你快乐》

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 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 (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 5.学唱第二部分: (1) 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3) 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4)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 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二、学习聆听曲《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 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 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

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展现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二、在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并编创现代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二、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 5.学唱 “海峡两岸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两岸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9.小结: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二、学习演唱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 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 (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7.填入歌词

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

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 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下课。

第二课 快乐的舞蹈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 目 标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感受两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教学内容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马刀舞》

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 (电视剧、电影……)

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设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粗略的)

4.细细聆听: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中间一段又是怎样?…… 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 二、聆听《小步舞曲》

1.谈话:《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

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 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

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古典派复调音乐大师。18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感情和大胆的革新精神。他的创作手法以复调为主。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康塔塔》(指有乐队伴奏的世俗或宗教合唱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从容,节奏平稳,能表现许多礼仪上温文尔雅的动作和意境。最初流行于17世纪法国宫廷之中,后演变为3/4拍。18世纪以后,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器乐创作中,往往在奏鸣曲、交响曲中采用此体裁作为套曲的第三乐章,在风格特点上也有了演变。 4. “舞曲”体裁说明。

5.小结: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二、学习掌握3/8拍的含义。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我和提琴》,掌握 3/8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我和提琴》

1.音乐知识导入:我们已经唱过很多3/4拍的歌曲,你们愿意唱哪一首?3/4拍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 2.介绍挪威民歌《我和提琴》:(2)欣赏《我和提琴》演唱。3.学唱歌曲曲调。

(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

歌曲是几拍子的?

(1)出示欧洲地图,找出挪威的地理位置:北欧。

设问:从歌曲内容中,你了解到挪威人的风土人情吗?

(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

设问: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4.学唱歌曲:

(1)再听范唱→第二次时学生轻声跟唱。 (2)填上歌词。 5.表演歌曲。

(3)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五乐句。教师指导的重(4)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弱节奏要鲜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

有感情地歌唱。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伴舞。 6.将《平安夜》3/4拍改写成3/8拍。 二、教师总结学生学习情况,下课。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一、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掌握歌曲的节奏曲调,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 二、聆听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教学内容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 教学过程

一、聆听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

——欣赏乐曲。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 4.再欣赏一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 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 二、学习歌曲《跳吧,跳吧》

1.图片导入: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 设问: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他们在做什么?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 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感受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