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也是主要的批评来源。Mackinnon(2002)通过模拟研究比较了三类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的表现,发现因果逐步回归法的统计功效(Power)最低,并且容易低估第Ⅰ类错误率,统计功效最低成为因果步骤法的主要批评来源。有学者认为,因果步骤法统计功效最低主要与因果步骤法需要自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即系数c显著)有关,系数c显著的要求严重降低了统计功效。放弃系数c显著的因果步骤法称为联合显著法(jointsignificance),Mackinnon(2002)的模拟研究发现联合显著法的统计功效显著高于因果步骤法。
Shrout和Bolger(2002)指出当ab和c'方向相反时,就可能会导致系数c不显著。Preacher和Hayes(2008)指出在有两个中介变量的模型中,如果两个中介效应方向相反,也可能会导致系数c不显著,有研究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遮蔽效应,即一旦出现c不显著但中介效用显著时,要进一步去考察是否会存在上述两种情况,研究的解释也应按照遮蔽效应来解释。
多重中介模型
(3)区分完全中介和部分中介是否合适?
因果逐步回归法中最后一步, 通过检验方程(3)的系数c来区分完全中介还是部分中介。如果系数c不显著,属于完全中介。Baron 和Kenny(1986)认为完全中介是中介效应存在的最强有力的证明。区分完全中介和部分中介,是对中介效应模型的效应量的一种文字描述, 可以帮助解释结果。但完全中介和部分中介概念是有问题的:
第一,在总效应小(但显著)的时候,间接效应可能占总效应的比重也很小,直接效应已经不显著了,结果是完全中介,与常理相悖。一般地说,当总效应小且样本也小的时候,容易得到完全中介的结果,但其实完全中介的情况是很少的。
第二,当说M是X 和Y关系的完全中介时,排除了将来探索其他中介的可能性。Preacher 和Hayes(2008)呼吁放弃完全中介的概念,将所有中介都看作是部分中介,Zhao等人(2010)建议直接报告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的显著性。 (4)效果量能否准确反映中介效应
由于中介效应ab 的统计显著性实际上是效果量和样本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当中介效应显著后还需要报告独立于样本量的效果量大小,效果量才是研究者最关心的。Mackinnon(2008)总结了7种中介效果量指标,其中使用最广的是ab/c 和ab/c',但ab/c和
ab/c'作为中介效果量指标存在诸多问题。
就ab/c指标而言,第一,效果量的大小可能不能准确反映中介效应的实际重要性,二者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当c很小时,即使很小的中介效应ab都会产生较大的效果量值,同理,当c很大时,即使很大的中介效应ab也只能产生较小的效果量值。第二,尽管许多研究者将ab/c 看成是一个比值,表示中介效应ab在总效应c(c=ab +c')中所占的比例,但实际上,当ab与c'方向相反时,ab /c的值可以大于1,也可以是负值,甚至小于-1,这表明ab/c不是一个比值,不能表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Shrout 和Bolger(2002)甚至建议ab/c在ab和c'方向相同的情况下使用。第三,ab/c的使用需要大样本,ab /c只有当样本量大于500 时才稳定。 2.2乘积系数法
系数乘积法由于直接检验中介效应ab 是否显著不为0,无需以系数c显著作为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条件,可以直接提供中介效应的点估计和置信区间,且Mackinnon(2002)的模拟研究也发现系数乘积法的统计功效优于因果逐步回归法。因此,系数乘积法逐渐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系数乘积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中介效应的抽样分布为正态分布的Sobel 检验法,另一类是基于中介效应的抽样分布为非正态分布的不对称置信区间法(asymmetricconfidence interval)。 2.2.1Sobel中介效应检验法
Sobel检验法就是用中介效应估计值^a^b除以中介效应估计值^a^b的标准误^σz值(z=^a^b/^σ
^a^b
^a^b
得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