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

身在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基于以上两点,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研究。

为了实施《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我就本校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一直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而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课前预习”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可现实中,经常看到我身边的老师在教学时,烦恼不断,只因为学生的预习敷衍而使得课堂难以顺利进行,只能为了教学而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完成预习任务,这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老师无视学生预习是否充分,“填鸭式”走完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又能学到什么呢? “课前预习”更是决定着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之关键。因此,“课前预习”的研究已是风口浪尖上的课题。我觉得有必要对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调查研究。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课前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课前预习的实效性方法等状况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制定《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并于2017年9月份发放调查问卷。四年级一个班,共30名学生,发放30份问卷,共回收30份答卷,回收率100%。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认识。

“习惯成自然”,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的认知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这件事对他来说,就成了一种习惯。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都能认识到预习的必要性(99%)。可见,“课前预习”已经走进学生的意识里,但是这种认识还浮于表面,从课前预习对学新课文的效果的作用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真正认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的学生还是很少的。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严峻的现实,小学生对课前预习缺乏全面的认识,加上生活上养成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习惯影响,不爱阅读、不善思考、不求甚解,缺乏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预习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由此,学生的课前预习态度是可想而知的。

2、学生对课前预习持有的态度。

态度对课前预习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因为学生的预习工作是在家中完成的,是没有教师的监控自行完成的。因此,完全要看学生的预习态度。从数据来看,学生对预习的基本态度是比较认真的。但学生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缺乏主观能动性。也有10%的学生已把课前预习当作自己的习惯了,有28%的学生喜欢预习语文,这是可喜的数据,说明这部分学生

课前预习的态度是比较好的,而且对课前预习也有一个比较正确、客观的理解。 3、学生课前预习的主动性。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懂得课前预习,都能参与课前预习活动,但有很多同学参与课前预习缺乏主动性,他们预习的动机原因到底怎样呢?

这也给我一个信息,要把这个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好,首先在课前预习的目的、动机上要多做宣传,此外在预习方法、策略上要做适当的指导,否则这个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就设计了两个开放式的问题,主要是针对课前预习的方法和策略。想要先了解一下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方法和策略的认识程度。 4、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从以上数据分析,我们看到大部分学生的预习太过于形式了,因为是在家中自己学习,因此,也难以看到真正的学习状况,但是从调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学生的课前预习没有经过自己的思维碰撞而照搬《状元大课堂》的现象是大部分,这样的现象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将变得慵懒、不劳而获,变得毫无思维能力、毫无创造能力,有的只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即使有部分学生已养成了主动预习的好习惯,但大部分还只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识字,朗读层面,而对于文章所包含的内在内容,以及质疑问难还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尤其是质疑问难能达到目标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多么寒酸呀!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中“问题意识”也应是我们研究预习有效性的一个话题。

四、家长与教师对学习预习指导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本校中年级学生参与预习活动的面广,有99%的学生对预习的必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课前预习的本质的认识还较片面。预习活动还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缺乏问题探究意识,再加上本校学生留守儿童不少,因此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