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ds区金属
18.l 为什么Cu(II)在水溶液中比Cu(I)更稳定,Ag(I)比Ag(II)稳定,Au易形成+III氧化态化合物? 解:(1)Cu2+离子半径比Cu+离子的小,而电荷又多一倍,所以Cu2+的溶剂化作用要比Cu+
的强得多;Cu2+的水化能(-2121kJ·mol-1)已超过铜的第二电离能。所以Cu2+在水溶液中比Cu+稳足。
(2)Ag2+和Ag+的离子半径都较大,其水化能相应就小,而且银的第二电离能又比铜的第
二电离能大,因此Ag+比较稳定。
(3)金的离子半径明显比银的大,金的第3个电子比较容易失去,再加上d8离子的平面
正方形结构具有较高的晶体场稳定化能,这就使得金容易形成+Ⅲ氧化态。
18.2 简述:(1)怎样从闪锌矿冶炼金属锌?(2)怎样从辰砂制金属汞?
解:(1)闪锌矿通过浮选法得到含有40%~60%ZnS的精矿石,焙烧使其转化为ZnO,再将ZnO
和焦炭混合在鼓风炉中加热至1373~1573K,使Zn以蒸气逸出,冷凝得到纯度为99%的锌焙烧
2ZnS+3O2========= 2ZnO+2SO2 2 C+O2=======2CO ZnO+CO=======Zn(g)+CO2↓
(2)辰砂中制金属汞
辰砂碎石经粉碎,浮选富集之后,在空气在中焙烧或与石灰共热,然后使汞蒸馏出来。
HgS+ O2=======Hg+ SO2↑ 4HgS+4CaO====== 4Hg+3CaS+CaSO4
18.3电解法精炼铜的过程中,粗铜(阳极)中的铜溶解,纯铜在阴极上沉积出来,但粗铜中的Ag、
Au、Pt等杂质则不溶解而沉于电解槽底部形成阳极泥,Ni、Fe、Zn等杂质与铜一起溶解,但并不在阴极上沉积出来,为什么?
解:因电解过程是一个氧化还原的过程,从下面各金属离子电对的电极电势可以看出:Cu2+
的氧化能力大于Ni2+、Fe2+、Zn2+而小于Ag+、Au3+、Pt2,所以在电解过程中,Ni、Fe、Zn
+
粉:
失去电子转入溶液中,而Ag、Au、Pt沉入阳极底部。
φ M2+/ M : Cu: 0.342 V, Ni:-0.257V,Fe:-0.44V,Zn:-0.762 V,Ag+:0.78 V,
Au3+:1.498V,Pt:1.2V
18.4 有一份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物,试设计一个分离它们的方案。 解:根据AgNO3和Cu(NO3)2的热分解温度不同分离
712K 472K
2AgNO3====== 2Ag +2 NO2↑+O2 Cu(NO3)2=====2CuO+4NO2↑+ O2↑
控制温度在472~712 K之间加热,然后溶解过滤出CuO,将滤液重结晶便得到纯的硝酸银;将CuO溶于稀硝酸再结晶便得到硝酸铜。
18.5 lmL 0.2 mol·dm-3HCl溶液中含有Cu2+5mg,若在室温及101.325kPa下通入H2S气体至
饱和,析出CuS沉淀,问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残留的Cu2+浓度(mg·mL-1)为多少? 解:Ksp(CuS)=1.27×10-36 H2S: Ka1=5. 7×10-8 Ka2=1. 2×10-15
由于CuS的Ksp很小,可以认为Cu2+完全生成CuS Cu2++H2S====CuS↓+2H+ H2S====2H++ S2- [S2-]=
Ka1·Ka2 [H2S] [H+]
1
-8-15
5. 7×10×1. 2×10×0.1 =3.42×10-23 代入数值 [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