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论语选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六版块:《论语》选读(共6课时)

第1——2课时 高考频点整体感知

一、考向分析

高考年份 考点

统20XX年 计

20XX年 二、命题分析

1.考查范围比较大,涉及到《〈论语〉选读》十个章节的内容,但考题主要涉及客观填空、主观评价分析两种形式。

2.形式上往往命制两道题:或一大题两小题,或两大题(内容上有联系)。

3.分值有所加大,由4分增加到5分。(一般是前一客观题1分,后主观评价分析题3分或4分) 三、高考频点整体感知

《论语》阅读作为浙江省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从语言上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备考:文字、文章和文化。具体就题型来说:可能涉及以下两种题型: 题型一:名句、成语、观点填空题(基础理解题)

《论语》文字的理解重点不在于疏通,不一定深究特殊用法,但得理解《论语》章句的含意。这是由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评析孔子思想的前提,否则任何“评析”均无法有效展开和具体落实。 常见设问方式: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一句话)。

(2)以上材料(课外材料、补充材料)体现的观点与《论语》中孔子的观点基本相同,请写出体现文中观点的句子。

(3)上述材料是如何形象地表述××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等等)的?

(4)上面文字中的××(比如“忠”“友”“信”)的内涵是什么? 题型二:主观评价分析题

本考点的命题基于《考试说明》的“批判继承” ——《论语》的现实性运用,选料可以是来自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相关的材料,或者是课内课外横向比较的材料。但答案更多的是阐述儒家思想,观点可在课内找;考查的实质还是评述的深刻性、辩证性。做题注意观点提示性的话语。 常见设问方式:

(1)以上材料对儒家“××思想(观)”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 (2)对孔子(儒家)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谈谈你的理解。 (3)上述文字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观)”?请简要说明理由。 (4)上面材料体现了不同的“××思想(观)”,你赞成哪种观点?为什么? (5)以上××的做法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观)”?请简要分析。 三、高频考点分类例析

(201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20XX年

题号顺序 考查章节 23 24 24 24(1) 24(2)

《周而不比》 《诲人不倦》

主观评析(教学原则)

3分

《为政以德》

评价分析 主观分析(交友观) 客观填空(填写成语)

4分 4分 1分

考点及题型 客观填空(填写观点)

分值 1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

[注] 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1.对应题型一 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__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__ [审题要仔细]

抓住3个关键点:概括 孔子和韩非子 为政观 [思路要清晰]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正确解读。经典文化名著阅读,应读懂原文,并结合作者的生平作答。第一段文字选自《以德治国》里的篇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显然孔子提倡以德、礼治国。第二段文字从最后一句“故不务德而务法”看,韩非子强调治国必须“务法”,即“以法治国”。 [答题要规范]

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以法治国 2.对应题型二 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审题要仔细]

抓住2个关键点:两种为政观 评析 [思路要清晰]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批判继承。要评析孔子与韩非子的两种为政观,首先要陈述文段中孔子与韩非子各自的观点,然后指出他们观点的优劣。解答本题,一要注意对内容的理解,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见解。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认为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但他却忽视了刑罚在治理国家时的作用。这也体现孔子思想的局限性。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十个中不能有一个,就认为治国“不务德而务法”,忽视了圣人在治国中的表率模范作用,他的为政观也有偏颇。 [答题要规范]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互相补充。 解答《论语》基础理解性填空题的解题策略 (1)解答分析

《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中对《〈论语〉选读》复习提出的建议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要兼顾”,“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的探究是结果”,要顺利完成基础理解性填空题的解答,关键在于理解《论语》章句的含意——读懂材料,熟悉材料。 (2)备考策略

该背的章节及名句必须背出,消灭书写中的错别字;文句的理解与翻译也必须掌握个八九不离十;将十个章节必学课内容烂熟于心,掌握吃透《论语》十篇必读课文涉及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 认真解读每课后的相关知识链接的那篇短文,把精要之处加以圈画或摘录,弄通弄懂弄透弄熟。 四、主观评价分析类题目的解题策略

批判与继承《论语》中的思想观点是《论语》阅读考查的重点,其目的在于“传承文化,提升思想”。此类题目都以主观探究题的形式出现,检验考生对儒家文化内涵的把握。试题一般围绕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尤其值得关注仁、义、礼、乐、信五大关键词在孔子学说中的关系以及各自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题答题具有辩论性,要先总说自己的观点,再分说理由,理由的说明要结合文本内容来阐释。 (一)解题分析 1.话语类评析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以《论语》原文语录为评析对象,要求学生进行评析。分单篇材料评析和多篇材料组合式评析。 (1)单篇材料评析

例: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冶长》)

题目: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 (2)多篇材料组合式评析

包括非重点课文和非《论语》语录,这类题目强调比较、综合,要求学生从题目指定的角度进行评析。 例: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 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题目:孔子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却又提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2.话题式评析题

引用《论语》中的一些语录,提出一个话题,要求学生进行评析。它已经不是简单地概括语录所包含的原始儒学的理念,而是在整合理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理念就某个话题进行评析。

例:在人与人的交往问题上,原始儒家追求友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但孔子同时又以“仁”为标准,不赞成同任何人进行交往,他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里仁》)他反对把交往降为党派活动,除主张要“适中交往”外,孔子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人之过也,各于其党”(《里仁》)。可见,在交往问题上,孔子认为我们不可以放弃自己的意志和立场而依附于他人,甚至把交往蜕变为一种结党营私的活动。 题目:对孔子的这种交往观,你是怎么看待的?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不超过100字) 3.文学欣赏式评析题

从欣赏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评析,分析人物行为所表达出来的思想观念。既要求认识理解语录所包含的原始儒学理念,又要求认识叙述者表达的方式,或表达时的情态、心理。 例: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题目:你是如何看待文中孔子的这种“苦乐观”的?谈谈你的理解。(2分) (二)答题模板

1.点出主旨:读懂所给材料的含意。通过筛选信息,点出孔子观点或儒家观点。

2.阐释含意:理解文本,探究儒家文化内涵。可以通过摘抄题中相关材料或《论语》课文中的语句,具体阐释观点的含意。

3.辩证分析:对材料所反映的孔子的思想,结合时代和现状(可以是社会的现状,也可以是考生个人的实际情况)辩证地思考其价值和意义。 五、课后练习

详见“点对点”训练1——4题p101

第3——4课时 高频考点分类例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