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主动性人格在道德判断能力等因素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考察大学生主动性人格、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情感、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的整体水平及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情况;检验不同变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同时探讨主动性人格在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情感、社会支持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3.2 研究假设

(1)主动性人格、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情感、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在性别、年级、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来源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一定差异;

(2)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情感、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3)主动性人格在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情感、社会支持对亲社会行为及分维度的影响中调节效应显著。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对象

选取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的一至四年级学生,采取分层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34份,回收有效率达92.8% 。其中大一82人,大二115人,大三65人,大四72人;男生134人,女生200人;文科186人,理科149人。被试人口学变量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人口学变量分布情况表(n=334)

变量 性别

水平 男 女 大一

年级

大二 大三 大四

专业

文科 理科 是 否 城镇 农村

人数 134 200 82 115 65 72 186 149 84 250 109 225

百分比(%)

40.1 59.9 24.6 34.4 19.5 21.6 55.7 44.3 25.1 74.9 32.6 67.4

独生子女

生源地

3.3.2 研究工具 (1)主动性人格量表

主动性人格量表[71] ( proactive personality scale,简称PPS ),由Bateman 和Crant 编制,北京大学商佳音、甘怡群以大学毕业生为被试进行了修订,中文版PPS 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该量表为单维结构,共有11个项目,采用莱克特7点评分,其中1代表“非常不同意”,7 代表“非常同意”。分数越高,说明越具有主动性人格倾向。本研究测得该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数为0.821。

(2)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

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72](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简称 PTM)由 Carlo 等人开发,后由寇彧等人进行修订,量表共有26道题目,分6个维度,分别为公开、匿名、利他、依从、情绪和紧急倾向。该量表前后经过四次修订,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基本都在0.70以上,信、效度指标良好。本研究测得的该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数为0.909。

(3)道德判断测验

道德判断测验[73](Moral Judgment Test,简称 MJT)是由德国心理学家 Lind

根据 Kohlberg 道德发展的六阶段论编制的,采用单个被试内的多变量6x2x2实验设计问卷,其中6是指 Kohlberg 的道德发展六个阶段,2是指被试观点的是否一致,另一个2指两个道德两难故事。

测验包括“工厂风波”和“医生困境”两个故事,共26个题目。首先由被试对每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行为分析对错,其次对该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接近自我的判断。论点共24个,每个都是9点计分,“-4”代表“绝对不同意”,“0” 代表不确定,“+4” 代表“绝对同意”。该测验把C分数作为衡量道德判断能力的有效指标。C分数范围是1-100,有4个等级:较低(1-9 分),中等(10-29 分),较高(30-49 分),较高(50 分以上)。

目前国内对此测验的使用较多,而且都进行了必要的跨文化效度验证,效度指标均符合修订标准。

(4)青少年道德情感问卷

文福荣和肖少北编制的青少年道德情感问卷[74] (Adolescent Moral Emotion Questionnaire),试测结果表明:同情心、自尊心、责任感、羞耻感4个因子共同预测青少年的道德情感。从内部一致性系数来看,总问卷的 α 系数为0. 708,各因子的 α 系数介于0. 648~0. 755 之间;从结构效度来看,各因子与总问卷之间、各项目与所属因子之间的相关显著。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良好,本研究测得该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数为0.794。

(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75] (Social Support Revalued Scale),采用我国学者肖水源自行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包括十个条目,三个维度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各维度分别计分,分数越高,表明个体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水平越高,对支持的利用度也较好。多次实证研究发现,该量表可推广至一般人群,量表总分为 34.56±3.73分,两个月重测总分一致性 R=0.92(P<0.01),各条目一致性R1-10在 0.89±0.94 之间,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为适合大学生采用该量表,在刘陈陵《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这篇文章中对其的修改:第3题中的“邻居”换为“舍友”;第4题中的“同事” 换为“同学”;第5题中的“夫妻” 换为“恋人”,同时删除了“儿女”一栏;第6题和第7题中的“配偶” 换为“恋人”,“其它家人” 换为“家人”,“同事” 换为“同学”,“工作单位” 换为“老师”。刘陈陵对修订后的量表重测发现,两者

相关系数为0.93,说明修订后的量表仍有较高的外在信度。

此外,本研究均采用量表进行对各变量的考察,并且所有量表的数据都由同一被试提供。因此,在研究中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把所有条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没有发现一个解释度很大的因子。因此在测量中不存在显著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Harman, 1997)。

3.3.3 研究程序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进行的数据收集均由作者亲自担任主试,采用在课堂上统一发放问卷、宣读指导语、并进行集体施测。所有问卷均匿名作答,当场完成后立刻回收。再进行剔除无效问卷,对所有有效数据均用 SPSS16.0进行统计处理。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和调节效应检验等对数据进行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主动性人格的基本情况

4.1.1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总体情况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平均分为5.626,主动性人格的得分处于较高水平。 4.1.2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人口学变量研究

表2 不同人口学变量上主动性人格的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男 女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文科 理科

M 5.598 5.644 5.675 5.679 5.627 5.482 5.601 5.657

SD .693 .720 .711 .677 .712 .747 .688 .735

从表2中可以看出,女生的主动性人格得分高于男生,年级在主动性人格上的得分是大二>大一>大三>大四,理科生的得分高于文科生的得分。

以主动性人格为因变量,性别、年级、专业为自变量,做多因素方差分析。

表3 不同人口学变量在主动性人格上的差异检验 性别 年级 专业 性别*年级 性别*专业 年级*专业 性别*年级*专业

df 1 3 1 3 1 3 3

MS .376 .101 .100 .880 .368 .572 .436

F .749 .202 .200 1.756 .734 1.142 .870

p .387 .895 .655 .156 .392 .332 .45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