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与学生课堂参与的调查研究
作者:于 洋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03期
(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对传递信息,调动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教师应运用积极的非语言行为,刻意避免消极的非言语行为,恰当掌握好介入度,以找到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学生的课堂参与的最佳契合点,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非言语行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大学英语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在教学交往中,一方面,教师有意识地有准备地使用言语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教师又在以非言语行为与学生进行交往。教师在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近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做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数仅就学生课堂参与模式进行单方面研究,如曾琦的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等。另一部分研究集中从文化角度论证其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如:卢正芝的学会参与:主体性教育模式研究。在当前诸多研究中,从教师的非言语行为角度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进行实证研究的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而引起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关注,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师非言语行为及其分类
1、教师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指“在社会交往中,以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身体动作表达类似言语信息的各种非言语线索和手段。”(2004,《心理学大辞典》)它包括静态的非言语行为,如身体的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势、有身体所处的位置构成的空间姿态等和动态的非言语行为,如手势、头势、目光接触和面部表情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特有的,针对学生而出现的、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师借助个体身体态势符号发出的动作,主要有头势、手势、面部表情等。(周鹏生,2006)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非言语行为协调言语手段,有着言语无法替代的交际作用。
2、教师非言语行为分类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师非语言行为进行了划分。英国心理学家Victoria (维多利亚,1971)根据教师对学生的支持程度,将非言语行为分为七类。我国学者李振村,庄锦英则将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分为象征性的、说明性的、表露性的、体调性的和适应性的五类。本研究对于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描述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维度:眼睛动作,手势动作,姿势和空间距离。教师的眼睛动作可细分为注视、环视和瞥视等变量。教师手势动作可细分为情意手势、指示手势、象形手势和象征手势等四类(董远骞,1993)。教师的姿势变换可以有俯身、直立、面对、背对和侧身等五种变量。空间距离主要体现在师生在教室中位置的选择以及师生空间距离的变化上。
二、研究目的及实验设计
1、研究目的及方法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影响。从而引起教师对于自身非言语行为使用的关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影响。
2、调查对象及研究问题
本研究随机选取吉林农业大学的一个英语教学班,来自食品科学和财务管理的两个专业共六十四名学生参加了该实验。具体回答两个问题:(1)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学生的课堂参与有何种关系。(2)如何改进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以提高学生的更大的课堂参与程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实验设计
本研究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调查基于学生言语活动和非言语活动两个层面展开。言语活动包括课堂发言,课堂质疑,齐声回答,小组讨论,表演等。非言语活动包括记笔记,听讲,倾听他人回答,积极思考提问等。
另外结合周鹏生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分类及具体变量,笔者对该班进行3次随机课堂观察,每次间隔十天,每次观察时间为15分钟。在课堂上根据四个维度观察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并以每三分钟为时间单位及时记录教师非言语行为使用的次数及频率。除此之外,认真记录下学生课堂参与的总人数。最后通过曲线图表现出教师非言语行为与学生课堂参与的相关程度。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1、试验结果
每次课堂观察持续15分钟,以每三分钟为单位记录下教师非言语行为使用次数及学生参与人数。利用非言语行为总次数与学生参与人数曲线表现出相关频率。描述性统计包括单位时间内(3min)教师非言语行为次数和学生参与人数统计。单位时间内教师非言语行为次数及学生人数比为:1-3min:30/45,4-6min:52/68,7-9min:78/87,10-12min:59/80,13-15min:43/51。根据此比例设计出相关曲线(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