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二次集体备课计划与记录

官墩九年制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 年级 语文 第 2次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时间 备课组长 参加人员 解决的 中心问题 备课内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七年级语文的主要内容还比较陌生,学生得阅读量不足,所以本学期将加大学生阅读量。新版本语文,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从学生活动内容来看,都是严格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安排的。因此,教师应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生动活泼而又富有个性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思考,在生活中提高。 2017.9.6 张勇 备课地点 年 级 初一办公室 中心发言人 初一 学 科 郁坚 语文 郁汪洋 郁坚 张勇 第二课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等 第二课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教学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重、难点 教学媒体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材过程 (简要) 1、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2、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多谋体 自主,合作,探究 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1、 欣赏狗尾巴草的图片,请教学生一个问题:你关注过路边的狗尾巴草吗?你对它们有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由抒发感想,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平凡亦出神奇,美在于发现。引用:“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3、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人们曾经对中国现当代的一些著名作家进行排位,用六个字来概括: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当然,这种排名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在艺术上各有千秋。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一往情深。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看看他是怎样发现美,又是怎样来表现美的。(出示“发现美 表现”) 二、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思考: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 参考:温晴。 2、听课文录音,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可闭眼倾听)感受一下温晴的济南的美丽景色。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你的笔下的雪景如何?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 设问并引出品读第三节: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过渡: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4、配乐(班瑞德的《初雪》)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三节。 预设: (1)请同学来朗读这一段。 (2)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3)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4)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再次配乐齐读第三节。 三、适度模仿,自由点评。 1、下了小雪的济南的山无比美妙,济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过渡到最后一节的自由品析阶段。 2、要求模仿第三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在书的边上作好点评,自由谈最后一节的学习体验。 四、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1、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A、融情于景 B、展开联想 C、巧用修辞 2、投影一组不起眼的花草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想象并发现美,用几句话来描写,表现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用名家之言作结,如“情动而辞发”等,以求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美文有所启迪。 张勇:这次是由郁坚老师担任主备人,她备的是《济南的冬天》一课,下面就请她就这一课的备课思路先讲一遍,接着大家轮流看一下她所备的初稿的内容,然后进行评议。 郁汪洋:我主要说说案头,在有效教学目标这一块应细化,可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觉得这样条理比较清楚 。 张勇:就这一课她所备的环节齐全,但教案的内容可操作性不强,我看在具体步骤方面应再详细些。比如:所讲知识点应在板书上有所体现。 作业 布置 1、练习册做完 备注::1: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结束后请附本次详细导学案一份

2:本记录表在集体备课结束一周内上交教科室存档。

官墩九年制学校教科室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