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技术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食用菌基础

1.名词解释

菌丝:在培养基上向各个方向呈辐射状延伸、分支的每一根细线,称为菌丝。细胞管状,壁薄、透明,细胞内含有一个、两个或多个细胞核。

菌丝体: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

单核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后,先形成没有隔膜的多核初生菌丝,然后再形成许多隔膜,使之成为每个细胞仅有一个细胞核的菌丝,称为单核菌丝。

双核菌丝:担子菌类食用菌中,单核菌丝仅占很短时间,两个单核菌丝很快结合,发生质配,但不核配,形成每个细胞内含有二个细胞核的菌丝,称双核菌丝。

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先在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的两核之间的细胞壁上产生一个小突起,形似小分枝,分枝向下弯曲,其顶端与细胞的另一处融合,在显微镜下观察,形似一把锁,故称为“锁状联合”

菌核:真菌在生活过程中由菌丝密集而形成的块状或颗粒状的休眠体。

菌索:由菌丝密集而成的绳索状的结构。其外貌与根相似,故又称根状菌索。

子座:由菌丝密集而成的容纳子实体的垫状结构。

子实体:是食用菌的繁殖器官,是由分化的菌丝体组成,能产生孢子的菌体或菇体。

菌褶:菌盖下面辐射状生长的薄片叫菌褶。

孢子:是一种有繁殖功能的休眠细胞,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大类。

1

菌柄:位于菌褶下方,是菌盖的支持物。

菌环:有些食用菌在幼小时,菌柄和菌盖之间有一包膜相连,子实体长大时,该膜破裂,一部分留在菌盖边缘,一部分留在菌柄上。留在菌柄上的称为菌环。

菌托:有些食用菌幼年时,其菌蕾的外包着一层膜。菌蕾长大,外膜破裂,留在菌柄基部的残膜称为菌托。

同宗配合:由一个担孢子萌发的两条单核菌丝能进行结合而生育后代者,称为同宗结合或自交亲和。

初级同宗配合:由同核体产生的同宗结合,如草菇:细胞内两个核没有遗传性差异。(

次级同宗配合:由异核体产生的同宗结合,如双孢蘑菇:担子上只生两个担孢子,每个担孢子含有一对异核体。

异宗配合:多数食用菌的单核菌丝有性别之分,常用“-”与“+”表示。尽管不同性别的菌丝在形态上无差异,但同性别的菌丝间永不亲和,只有经过异性菌丝结合才能生育后代者,称为异宗结合。

二极性异宗结合:在异宗配合中,菌丝的性别是由遗传因子“性基因”决定的。凡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a所决定,它们产生的孢子或由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不是A型便是a型,四个担孢子分属两个A型,两个a型,就称为二极性。

二、填空

1、食用菌的形态分(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前者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并从基质中摄取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后者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可供人们食用的部分。

2

2、担子菌纲的食用菌菌丝可分为(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二种,其伞菌子实体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菌盖)、(菌柄)、(菌托)、(菌环)、(菌)五个部分。

3、食用菌菌丝体常见的变态组织有:(菌丝束)、(菌索)、(菌核)。菌根、菌膜

4.按食用菌的生活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寄生型、腐生型、共生型,三种类型,大部分食用菌属于腐生型。

5.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作用和性质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6.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有:温度、湿度、空气、光照、酸碱度

7.食用菌栽培管理主要调节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照。

8.食用菌菌丝较耐低温不耐高温。

9.根据菌丝体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可将食用菌分为: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

10.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环境条件要求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对温度要求一般是前高后低,对湿度、光线、氧气要求一般是前低后高。

11、培养基灭菌后,pH会(降低),在培养过程中,pH会因新陈代谢而改变,如食用菌利用糖类会产生有机酸或分解蛋白质产生NH3。为了稳定环境pH可在培养基中加入(KH2PO4和K2HPO4)等缓冲剂。若产酸过多,还可加入少量(CaCO3 );

12、栽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常为(65%),空气相对湿度(RH)为(60-70% ),子实体生长阶段RH常为(85-90%)。食用菌生长的最适pH常为(5-6)。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