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读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读

一、皮亚杰学说的基本观点

知识的形成?

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1)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 (2)个体逐渐建构

与行为主义观点的区别: 行为主义:刺激 反应 建构主义:刺激 反应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

1、同化: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结构中去的过程。 2、顺化: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形成新的结构) 3、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 阶段 年龄 感知0—2 运动婴儿 阶段 前运演阶段 2—7 幼儿 认知特点 ◆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世界; ◆根本的自身中心化; ◆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如看到奶瓶就开始作出吮吸的反应; ◆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 ◆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还不能形成正确概念; ◆没有运演的可逆性和守恒性; 具体7—12 ◆儿童概念性工具发展的决定性转折点; 运演小学 ◆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体事阶段 物的支持; 形式12岁以◆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运演上 料进行逻辑运演; 阶段 初中 ◆有能力处理假设,用运演符号来替代其他东西,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 ◆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 (三)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成熟: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启发:教育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进程。

2、物理环境: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识的来源;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物体。

启发:有效的教育必定是注重学生体验的。

3、社会环境:语言和教育在作用。

4、自我调节:是最重要的因素,调节个体(成熟)与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四)认识的螺旋

认识的螺旋是开放性的,所以知道的越多,未知领域也越大。 三、皮亚杰关于学习的原理 (一)学习从属于发展

儿童学到些什么,取决于他的发展水平。 启发:只能顺水推舟,不能拔苗助长

(二)知觉受制于心理运演、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

知觉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被动地受刺激后的反应。 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

通过操练,也许可以教给儿童某种知识,但这种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的,除非儿童能够理解它,有就是说,儿童能够把它同化到他已有的认知图式中去。 儿童越是积极,他的学习就越有可能成功。学习所关注的,应该是儿童主动的心理建构活动。

启发:

多问“为什么要这样认为(解决)?”、“你是怎么知道(解决)的?”,而不只是问“你知道吗?”、“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爱上课、爱解题,获取成功体验。 (三)错误是有意义学习所必需的

对于学习者来说,重要的是自己能够提出问题。

学习是一种通过反复思考招致错误的缘由、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而不是记住别人所给的答案。

启发:

◆学问需要提问;

◆有错必究,要帮助(指导)学生自己纠正错误; ◆让错误(失败)也成为一种教育资源; 四、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价值

皮亚杰学说的贡献

◆行为主义用刺激—反应模式去解释认知学习,它忽视了认知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儿童的能动作用。

◆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同我们成人不一样,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儿童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来组织教学。

启发:

◆让学生主动地学;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和教育;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