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基本规格、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主要教学环节安排等内容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 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致力于构建创新体系,培养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创造性高级技术人才。
一、培养目标及人才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应该面向21世纪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安全评价、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内从事食品及其原辅料的监督检验、安全评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
1.德育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责任感和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遵纪守法的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具有热爱劳动、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良好作风。
2.智育方面。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价的基础理论,接受二十一世纪食品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在食品行业领域内从事食品及其原辅料的监督检验、安全评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体来说,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内外的食品质量标准、贸易政策和卫生法
规;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发展动态,掌握其评价程序和测控手段;具有调查研究、总结、宣传、推广经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业务工作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收集运用的基本方法,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实践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体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卫生军事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具有较强的自我保健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
实行弹性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的原则是:加强基础理论,优化课程结构,拓宽知识口径,重视实验教学,增设人文社科和经营管理课程,建立系列相关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体系。因此,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任选课、素质教育。
1.公共基础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英语、高等数学、大学化学、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大学物理、体育、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等15门课程,合计65.5学分,共1152学时,占总学时的32.3% 。
2.专业基础课。包括动物解剖及组织学、食品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食品原料学、生理学、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仪器分析、动物性食品卫生病理学检验、医学基础、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工艺学、微生物工程概论、专业英语、免疫学、人兽共患病及其检验等18门课程,合计57学分,共984学时,占总学时的28.1 % 。
3.专业基础选修课。包括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包装技术、食品保鲜与贮藏、中国药膳等4门课程,合计10学分,共160学时。学生从中选修5学分80学时,占总学时的2.5 % 。
4.专业课。包括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等5门课程,合计12学分,共224学时,占总学时的5.9 % 。
5. 专业选修课。包括动植物检疫、功能食品设计、饲料分析与药物检测、食品企业环境检测技术、HACCP、GMP原理与应用、无公害食品生产与认证等6门课程,合计12学分,共192学时。学生从中选修6学分96学时,占总学时的3 % 。
6. 实践性教学环节。共37学分,占总周数的37周,占总学时的18.3%。
7.任选课。12学分(其中艺术类课程2学分),共192学时,占总学时的5.9 % 。
8.素质教育。共8学分,占总学时的4 % 。
9.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本专业主干学科是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本专业主要课程除政治理论课、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外,尚有化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动物性食品卫生病理学检验、食品毒理学、人兽共患病及其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学、食品理化检验学、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等课程。
三、人才培养模式和主要教学环节安排
(一)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向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必须具备基础性、适应性和创新性。这是经济、科技、文化知识发展的客观要求。
笔者认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可以实施“五二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五个原则两个突出一个目标。五个原则是指学生按院系招生、管理和培养,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经过四年时间完成全部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培养计划,成为从事食品卫生质量监督、检验、管理、营养学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等工作所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两个突出是指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个目标是指达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主要教学环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