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计划及教案

三年级下册作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二班共有学生46人。经过三年级上学期写作训练,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习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内容不够具体,语言不够规范,用词不准确,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等等。这主要是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够扎实造成的,所以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要狠下功夫,需要加强训练。

二、教学目标:

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实践和体验”为宗旨,以片段教学为主,在内容上安排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在习作评价上强调要求适度,以便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习作起始阶段。

三、教材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措施:

1.制定激励措施,每次作文都评选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利用晨间谈话或课前几分钟进行交流,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发挥多媒体的作业,使作文课堂教学更形象直观更有意义。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并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欣赏,使学生在得到精神满足的同时,感受到写作文原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2.利用好看图写话课本,上好看图写话课十分必要,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3.认真上好阅读课,在阅读教学中,重在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力,养成认真观察和思维的好习惯。 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1

本册教材分八组作文内容,有写人的,有写日记的,有编童话的,有续写故事的,有写

世界的,写景的,写想法的,写活动的,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加以训练。

1.留心观察,展开想象,乐于书面表达。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2. 学会观察他人,发现他人的特点。 3.能够在习作中合理地运用收集的资料。

4.能够有顺序地安排文章内容,并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5.在习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大胆猜测与联想,并发现想象的魅力。 6.学习在生活中做小实验,并发现实验中的趣味性,能用文字把实验中有趣的地方记录

作的快乐。

下来。

4.充分利用每一次小练笔的时间,让学生听、说、练,教师要加强指导,同学互相评

价、学习。 六、具体安排 单元 一 二 题目 我的植物朋友 看图画写作文 目的要求 学会先说后写,抓住植物主要特点来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掌握日记得格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在了解童话的基础上,展开丰三 我来编童话 富的想象,根据提示词语来创编童话故事。 四 奇妙的想象 学会预测故事情节,续编故事,并用修改符号修改。 写出自己看到印象最深的事物五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或场景,学会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 六 七 八 国宝大熊猫 我有一个想法 这样想象真有趣 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回忆玩得过程,写出快乐心情,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先预测故事结局,再写好后和同学交流。 写完后,和同学分享,展示,并说说观察感受。 先口头描述,再记录下来。 通过交流互相启发。 小组交流,互相修改。 演一演,写好后,互相交流修改。 打开思路,交流材料。 方法措施 做做,猜猜,改改。

2

习作1 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

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教学重点:

抓住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观察植物时,要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教学准备:

搜集要描写的和你喜爱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观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师:同学们,世界因为有了绿色的植物才变得生机勃勃,如果没有植物,我们的地球将变得一片荒凉,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珍惜植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爱护植物呢?要爱护它,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它,认识它,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怎样做才能爱护它,才不会做错事伤害它。如果我们把自己了解和认识的植物写成文章,让看了文章的人也了解和认识它们,那么,我们就为环保和绿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来写植物的文章。《我的植物朋友》,抓住题眼(植物)(朋友)相机板书 2. 什么样的关系才称得上朋友?植物包括什么?(出示植物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富有激情的谈话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的感情,进而激发想了解植物的好奇心,再配以各种植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自己展示喜欢的植物记录卡

1.课前收集整理好所观察植物的资料,做好观察工作,做一个观察记录卡,包括植物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和其他所了解的性状。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