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偏远山区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偏远山区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学说汉语,对于聚居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滞后的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培养和提高偏远山区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是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许多民族中小学并没有把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未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汉语训练,致使许多民族中小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低下,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后,用汉语进行交际、学习和工作时常常遇到许多困难。因此,提高偏远山区民族中小学生的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已成为偏远山区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偏远山区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偏远山区的藏族学生,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学生汉语口语表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语音不准

例如,把“鱼(yú)”读成“(yóu)油”、把“回(huí)家”读成“肥(féi)家”、把“二(èr)”读成“爱(ài)”、把“平房(píngfáng)”读成“皮黄(píhuáng)”、把“去(qù)”读成“起(qì)”、把“培养(péiyǎng)”读成“皮样(píyáng)”等等。 2.词不达意或语序倒装

例如,“戴帽子”说成“穿帽子”,“灯灭了”说成“灯死了”,“看见了没有?”回答成:“不看见”,“我写作业”说成“我作业写”等等。 3.声调不准

例如,把“卓玛(zhuōmǎ)”,在平时口语中读成“zhuómà”,把“贡布加(gòngbùjiā)”读成“gǒngbújià”等等。 二、影响偏远山区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 1.语言差异的影响

我国80%的少数民族都聚居在西部。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和自然条件差的偏远山区。受诸多因素制约,这里经济欠发达,生产落后,观念滞后,出于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许多民族中小学生从本民族语言的特殊感情出发,普遍存在重母语轻汉语的思想观念,认为学汉语是“数典忘祖”,担心被“语言同化”。这种语言排他性因素,影响着偏远山区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从而使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难以提高。

2.语言环境的影响

“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良好的汉语言环境对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至关重要。对语言环境来说,城镇附近和公路沿线学生的汉语言环境相对比山区学生好一些。山区地处偏僻,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这里的人很少出去,外

面的人(汉族)也很少进来,经济与生活往来上大多使用的是母语,很少用汉语。课堂上教师虽然是说汉语,但是学生课下和家里都是说母语,所以学生学说汉语缺少良好的汉语言环境。 3.师资力量的影响

导致偏远山区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滞后和基础设施差(山区很多地方不通公路,而且没有电)。由于交通不便和生活条件差,山区学校师资补充较为困难。很多教师不愿意到山区学校去教学,大都拥挤在城镇附近和公路沿线,即使到山区学校的好教师也因生活条件差而想办法调离或转行,这样就造成山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汉语文专业教师紧缺。近年来,国家虽然实施西部大开发,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到西部创业,但由于西部偏远山区经济滞后,地方财力困难,许多外籍高素质教师因地方兑现不了优惠政策,中途返回。致使很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业素质好的优秀人才难以留下来。无奈,地方政府只能从本地招聘代课教师,代课教师虽然能吃苦耐教,甘于奉献,但大多学历不达标,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和教育,专业素质差,教育教学能力低,再加上他们由于受母语和方言的影响,汉语口语极不标准,难以胜任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工作,难以提高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4.教学设施的影响

近几年,虽然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偏远山区民族学校的实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