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依恋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在现代心理治疗理论体系中,依恋理论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婴儿和其照顾者 (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依恋理论首先由英国精神病学家 John Bowlby提出,Bowlby认为依恋并非来自母亲的喂食行为及人类性的驱力,它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虽然它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存在,但在儿童早期最明显,儿童只有把父母作为安全基地才能有效地探索其周围环境。假如婴儿不寻求并维持与照顾者的亲近,这无助的人类婴儿就会死亡。 Ainsworth的陌生情境测验将婴儿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类,分别为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安全依恋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回避型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反抗型,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

要叙述依恋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就要先清楚几个概念:1、安全基地:依恋理论认为,我们心理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结构中心是否有一个安全基地。人们都有依附的需要,这个可以依附的对象必须是可以信任的并且能够提供给我们支持和保护的重要他人。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这个安全基地更多地是由妈妈来承担的。如果妈妈是个“足够好的”妈妈,这个妈妈所担任的安全基地就会内化为孩子心中的安全基地,孩子长大后就有了内在的安全感。如果没有“足够好”的妈妈,那么在孩提时代就开始表现出某些特征,比如索性不要妈妈,妈妈回来了,也会懒得理她,他们更关注自己的智力活动,压抑了情感反应;或者他们表现得很矛盾,好像要靠近妈妈,但妈妈靠近了要拥抱他们了,又挣扎着要离开,对妈妈好像有很多怒气,情感摇摆,缺乏理性。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没有从母亲那获得安全基础,所以或者发展成一种强迫性的自我依靠,或者又想要母亲又不信任母亲。2、内部工作模式:主要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

它是同年经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前承担着组织各种依恋信息的任务。比如说,如果孩子在早期的关系中体验到爱和信任,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值得信赖的。然而,如果孩子的依恋需要没得到满足,他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不好的印象。“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不只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被任何人欢迎。相反,一个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不仅相信父母爱他,而且相信别人也觉得他可爱。3心智化:一个人能够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的能力。 人们在小时候和母亲的互动中形成自己的依恋特征,最后内化成自己的内部工作模式,早期的安全模式会让人们形成给予反应的能力,即去思考,去感觉、去感受和去行动,反之,这种能力就会受损。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关系就类似于亲密关系,治疗师要扮演的就是一个足够好的妈妈的角色,为来访者建造一个安全基地,重新为来访者创造一种安全的体验,在这个安全的基地里,他们学习可以去探索,思考和感受外界的人和事物使得自己的心智化能力得到滋养。那么什么是足够好的妈妈呢?就是能够听见、看到、和理解来访者的需要,这就要求咨询师的心智化水平要足够高,因为心智化更多的是潜意识层面的能力,因此在咨询过程中比语言更重要的是咨询师的非言语的部分,包括咨询师自身非言语的表达以及被来访者唤起的感觉,这点是非常重要而且需要被十分注意的。而且,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特点的人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评估来访者的心智水平,缺陷和冲突就很重要了,比如对于心智化水平低,人格处于缺陷水平的来访者,就应该做长程治疗,在咨询过程中让其更多地表达,多使用肯定化技术,告诉他深层次的情感,当然不能太快的做出反应,需要在过程中小心地做确认,比如说用“听起来好像...”这样的语句来做确认,这样能让他感觉到自己能够被听到和理解。

但是要注意的是,依恋理论中的治疗关系和现实生活中的依恋关系相似,但是并不相同,依恋理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治疗关系,一是把来访者的依恋模式和来访者-治疗师之间的移情关系联系起来,这种移情关系可以看成当事人早期依恋关系的投射。二是把治疗关系看成当事人依恋需要的满足,把治疗者看成一个随时能够给来访者提供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的依附对象,把治疗关系当成是一种特殊的依恋关系。治疗关系是一种专业关系,治疗框架在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它是实际的外在现实和治疗空间以及内在治疗过程的边界。

在用依恋理论进行治疗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治疗因子是“过渡性的空间”,在咨询的理想状态下,在咨询师创造的这个安全基地和过渡空间内,我们可以解读源自我们内在和来访者的非言语信号,以进入来访者当下的深层次的感受。理解来访者的内部工作模式,然后我们尝试着让内隐的感受外显出来,和来访者尝试着对这样的体验进行反思,以便于来访者理解这个体验。根据记忆的精神分析观点,记忆是会被重构的,这与每个人的动机有关,当一个人的心境发生变化时,对过去的记忆是会有重新的叙述。当来访者从前无法感受到的体验重新被理解和赋予新的意义,这样才有可能改变过去,让当下发生一些变化。

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咨询师本身的心智化水平和提供这样一个安全空间的能力对于运用依恋理论来进行治疗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就跟来访者一样,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这与我们自己童年时期以及后来的依恋历史有很大的关系,咨询师在个人治疗或者个人分析中体验到的新的依恋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或许能够呈现出治疗师的个人历史。咨询师通过帮助来访者提高心智化水平,为来访者在心中建立一个安全基地,让其更好地生活,这么做的意义不仅仅是改善了来访者个人的生活,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打断了不安全感和创伤的代际传递的链条,让下一代受益,这也是心理治疗的作用和魅力所在不是吗?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