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升温、加溶剂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 A (1)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S · N P 0 t1 t2 t3 t (2)P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80 (3)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物质,降温, 蒸B 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A溶解度是 80g。
(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 · C 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 100% 2、在饱和溶液中: S 溶液的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C%= 100+S × 100%(C < S)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第九单元 溶液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对关于溶质类属和溶液的名称正确的是 ( A.混合物、碘酒 B.单质、液态氢气 C.化合物、生理盐水D.氧化物、白酒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水和冰块的共存物是悬浊液 B.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就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D.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3.要从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固体,有下列操作可选择: ①过滤;②烘干;③加水溶解;④水洗;⑤蒸发结晶。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⑤ C.③→①→④→② D.③→①→⑤→④ 4.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NaNO3晶体,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ω)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 ω ω ω ω t 0 A 0 B t 0 C t 0 D t 5.某医院需要配制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1000g,下列配制过程正确的是 ( ) A.只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仪器B.用托盘天平称取9g氯化钠 C.配制生理盐水可以用粗盐D.用量筒量取1000mL水 6.要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 A.计算、量取、溶解 B.称量、溶解、搅拌 C.计算、称量、溶解 D.称量、加水、溶解 7.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下述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活性炭 D、烧碱 8.有W(g)浓度为15%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其浓度变为30%,可以采用的方 法是( ) A、蒸发掉溶剂的1/2 B、加入3/20W(g)的硝酸钾 C、蒸发掉W/2(g)溶剂 D、加入5/14W(g )硝酸钾 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混合而成的 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10.质量分数为30%的某溶液蒸发掉10g水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40%,则原溶液的 质量是 ( ) A.30g B.40g C.50g D.60g 11.25℃时向氯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仍为饱和溶液 D.溶液的质量不变 12.下图中能表示过滤操作的实验装置是 ( ) 二.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共28分) 13.(6分)双氧水(H2O2)既是工业上重要的绿色氧化剂,又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 ⑴小明配制了5%的双氧水600g,则600 g溶液中溶质为克,溶剂为克。 ⑵小明倒出了300 g双氧水溶液进行消毒,则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5分)粗盐提纯的实验中: (1)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不溶性杂质,下列操作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 ①过滤 ②溶解 ③蒸发 (2)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仍然浑浊,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15.(5分)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t1℃时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物质是。 (3)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t1℃时A的溶解度t2℃时A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下同) (5)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6.(12分)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溶液 (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稀硫酸溶液 溶质的化学式 (B)医疗消毒用的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 (C)医疗消毒用的高锰酸钾溶液(俗称紫药水) (D)医疗用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 (E)澄清的石灰水 (F)32℃的白酒 三、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共16分) 17.(6分)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点滴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右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 (1)该注射液的溶质是。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