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与赞美诗学案

必修四第三单元自读文本《警察与赞美诗》学案

编制人:栾青 杨巍 审核人:杨丽萍

学习目标:(1)掌握字音、字形、成语等基础知识。

(2)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熟练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测:(5分钟) 二.导入新课:(1分钟) 三.基础知识:(10分钟)

1.字音字形: 识相 (xiàng) 绯(fēi)色 引吭( háng )高鸣 露( lù )天 游弋( yì ) 棕榈(lǘ)树 脚踝(huái) 柏(bǎi)油马路 胜券(quàn )在握 气氛(fēn ) 勾( g?u )当 轻佻( tiāo) 轻裘大氅( chǎng ) 大模( mú )大样 怏怏(yàng) 啁( zhōu )啾( jiū ) 玫瑰( guī ) 潜( qián )移默化 憎( zēng )厌 煊(xuān)赫一时 烜(xuǎn)赫一时 坎坷( kě )

迫在眉ji?( 睫 ) 抵yù( 御 ) 意气相t?u( 投 ) 不míng( 名 )一钱 打牙jì( 祭 )

zhào( 肇 )事 chú( 橱 )窗 sǎng( 嗓 )音 油nì(腻 ) 绯(fēi)色 冬zh?( 蛰 ) huì( 荟 )cuì(萃 ) 兴高cǎi(采 )lia( 烈 ) 可望不可jí(即 ) dū(嘟 )nong(哝 ) cáo(嘈 )杂 心灰意lǎn( 懒 ) xī( 熙熙 )攘攘 tí(醍 )hú(醐 )灌顶 2.解释下面词语。

(1)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2)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默化,不知不觉得发生变化。 (3)不名一钱:一个钱也没有,非常贫穷。名,占有的意思。 (4)烜赫一时:形容名声和气势很大。

(5)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6)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 3.选词填空

1.他一口气来到一个地方,一到晚上,最____的灯光,最______的心灵,最______的盟誓,最______的歌剧,都在这里荟萃。

A.轻快 B.轻松 C.轻佻 D.轻率

2.他的对象______,又有一位______的巡警近在咫尺,使他很有理由相信,警察那双可爱的手很快就会落到他身上,使他在岛上冬蜇的小安乐窝里吃喝不愁。

A.文质彬彬 B.文雅娴静 C.忠于职守 D.忠心耿耿 4.判断下面各句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 2.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

3.吃完后他向侍者坦白:他无缘结识钱大爷,钱大爷也与他素昧平生。 4.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监狱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 5.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钮扣直笑。

四.文本品读:(24分钟)

(一)小说中苏比为了能实现“冬居计划”,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请你为他画一个表格,具体内容如下:

苏比的行为 愿望或打算 结果 1. 2. 3. 4. 5. 6.

(二)深入探究:

1.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在苏比眼里,为什么会认为“法律比救济仁慈得多”?

3.请你谈一谈苏比的形像。

4.小说中“赞美诗感化苏比”这一细节是否符合人物性格?对主题有何作用?

5.你对小说标题是如何理解?

五.当堂检测:(5分钟)

参考答案

1.借代 2.比喻 3.拟人 4.反语 5.借代

二、(一) 苏比的行为 愿望或打算 结果 1.走进豪华店想饱餐一 想白吃后让侍者把他 因裤子破被推到行人道上,顿。 交到警察手里。 连门都没进去。 2.用石块砸橱窗玻璃。 想让巡警抓住。 警察追赶搭车的人,连个旁证都算不上。 3.吃进普通餐馆白吃一 挨顿揍,被“叉”在行人道顿。 想让店侍者叫警察。 上。 4.装流氓调戏女子。 想让女子招警察。 被纠缠,撒腿就走 5.扮醉鬼大吵大闹。 想以“扰乱治安“罪被捕。 被误认为是大学生,警察不管。 6.偷雨伞。 想让主人叫警察。 被误认为是伞的主人。 (二)1.环境描写的作用是:营造凄清、寒冷的氛围,既交待主人公无家可归的浪流汉身份,

又为情节发展作好铺垫。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环境,苏比需要立即为自己找到过冬的场所,才有了下文“冬居计划”的具体实施。2.苏比虽然贫穷,但他严守着精神的尊严,维护着灵魂的高傲,他不会为了“床铺”和“面包”出卖个人的历史和私事,他宁愿和法律打交道。苏比的看法撕开了美国慈善机构虚伪的面纱,揭示这些慈善机构的实质——表面上的施舍,附带的是对人性的践踏。这也正是对所谓自由平等的有力驳斥、无情鞭挞。 3.苏比是一个被资本主义社会扭曲了灵魂和心态的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早年有良好的品德操行,曾拥有过温暖的家庭、纯洁的爱情、热切的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使他走入歧途,过着浑浑噩噩、游手好闲的生活。在他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故意干坏事,为的是自投法网,这一点是值得同情的。对于结局他的迷途知返,是可以肯定的。这是一个既令人鞭挞又让人同情的人物。 4.小说中介绍了苏比早年的情况,他原本是一个纯洁的少年,后来才沾染了恶习,但他仍然有着做人的尊严,所以当他听到赞美诗后,唤起他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唤起他心灵深处从善的愿望,从而幡然醒悟,重新做人,这符合他性格发展的逻辑。小说正是通过苏比六次失败的行动和最后意外的入狱,揭露美国社会的黑暗本质——这是一个以貌取人、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是警察愚蠢武断、不干正事、不明是非的社会;是风气败坏、治安不稳定的社会;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社会。 5.小说标题中的“警察”代指“监狱”,“赞美诗”代指“自新”,这两种事物都是主人公所追求的,而两者又是矛盾的。作者屡次追求“监狱”得不到,转而追求“自新”,却又未能实现,被送入监狱。这展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剧。标题把两个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鞭挞,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黑白颠倒的社会。

参考答案

1.借代 2.比喻 3.拟人 4.反语 5.借代

二、(一) 苏比的行为 愿望或打算 结果 1.走进豪华店想饱餐一 想白吃后让侍者把他 因裤子破被推到行人道上,顿。 交到警察手里。 连门都没进去。 2.用石块砸橱窗玻璃。 想让巡警抓住。 警察追赶搭车的人,连个旁证都算不上。 3.吃进普通餐馆白吃一 挨顿揍,被“叉”在行人道顿。 想让店侍者叫警察。 上。 4.装流氓调戏女子。 想让女子招警察。 被纠缠,撒腿就走 5.扮醉鬼大吵大闹。 想以“扰乱治安“罪被捕。 被误认为是大学生,警察不管。 6.偷雨伞。 想让主人叫警察。 被误认为是伞的主人。 (二)1.环境描写的作用是:营造凄清、寒冷的氛围,既交待主人公无家可归的浪流汉身份,又为情节发展作好铺垫。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环境,苏比需要立即为自己找到过冬的场所,才有了下文“冬居计划”的具体实施。2.苏比虽然贫穷,但他严守着精神的尊严,维护着灵魂的高傲,他不会为了“床铺”和“面包”出卖个人的历史和私事,他宁愿和法律打交道。苏比的看法撕开了美国慈善机构虚伪的面纱,揭示这些慈善机构的实质——表面上的施舍,附带的是对人性的践踏。这也正是对所谓自由平等的有力驳斥、无情鞭挞。 3.苏比是一个被资本主义社会扭曲了灵魂和心态的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早年有良好的品德操行,曾拥有过温暖的家庭、纯洁的爱情、热切的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使他走入歧途,过着浑浑噩噩、游手好闲的生活。在他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故意干坏事,为的是自投法网,这一点是值得同情的。对于结局他的迷途知返,是可以肯定的。这是一个既令人鞭挞又让人同情的人物。 4.小说中介绍了苏比早年的情况,他原本是一个纯洁的少年,后来才沾染了恶习,但他仍然有着做人的尊严,所以当他听到赞美诗后,唤起他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唤起他心灵深处从善的愿望,从而幡然醒悟,重新做人,这符合他性格发展的逻辑。小说正是通过苏比六次失败的行动和最后意外的入狱,揭露美国社会的黑暗本质——这是一个以貌取人、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是警察愚蠢武断、不干正事、不明是非的社会;是风气败坏、治安不稳定的社会;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社会。 5.小说标题中的“警察”代指“监狱”,“赞美诗”代指“自新”,这两种事物都是主人公所追求的,而两者又是矛盾的。作者屡次追求“监狱”得不到,转而追求“自新”,却又未能实现,被送入监狱。这展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剧。标题把两个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鞭挞,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黑白颠倒的社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