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新教材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

三、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抽样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校一线的部分数学教师进行你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访谈,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我们认为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原因有:

1、口算不过关

在调查中发现,口算能力不好的学生在进行笔算时问题相对比较多,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竖式计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加、减、乘、除的计算试题都是若干道一步计算的口算组成的。从问卷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口算不牢固,导致一步错,后面的计算就步步错。

2、计算法则不过关

从问卷中发现学生对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不是很清楚,比较模糊,导致出错。

3、算理不清楚,笔算时数字位置不正确

竖式计算时,学生对位值制理解不清楚,数位不能对齐。 4、不能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同样的式子放在笔算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计算。如:72×125。

5、做完题没有验算的习惯

许多学生做完题,不进行验算。有些学生在验算时不能灵活运用验算的方法。通常验算的方法有:估算法、简便运算法、重算法等。在通常做题时还发现学生没有估算意识。

6、做题缺乏耐心

有部分学生看到数字比较大,计算比较复杂时,静不下心来认真计算。

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新课程数学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得到加强,就能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善于思维,善于动脑,而计算教学就是要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深刻性、严谨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和严谨学习态度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那么,我们的计算课堂教学应该关注什么呢?怎样才能体现改革的方向呢?如何改变多数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弱的现状呢?

1、重视计算法则,优化训练方法。

小学阶段计算主要包括整数、小数与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等内容,其中整数四则运算是计算教学的基础内容。整数、小数与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均有各不相同的计算法则。恰当建立和熟练地掌握基本计算法则,是学生正确计算的前提与立足点。计算法则教学,最好采用“从计算中来,到计算中去”的方式。即教学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尝试性计算,初步感知,了解计算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