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二)

共享知识 分享快乐

1. 教学重点

(1)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要学生明白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清楚个人礼仪规范与自身修养、社会和谐和整个国家以及全民族的文明程度的关系。从小处讲,提升个人礼仪,可以表现自己的良好形象,搞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大处讲,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因而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是本课教学重点。通过礼仪教育,让中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2)个人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问题

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2.教学难点

个人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问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中华民族虽然有几千年文明史,但由于多种原因,文明礼仪的传承好像受到“阻碍”,中学生对文明礼仪有一定的了解,但能按一定礼仪规范去做的更是不多见。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呢?家庭、学校和社会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要联系学生实际,找到影响学生把个人礼仪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障碍,并想办法加以克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枯燥的理论说教。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礼仪教育的成效,如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礼仪习惯差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入手,将内容细细融进,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 。

六、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

共享知识 分享快乐

提出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1 曾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能够坐上总统的宝座,成为美国\第一公民\,与他的仪态表现分不开。在1988年的总统选举中,布什的对手杜卡基斯,猛烈抨击布什是里根的影子,没有独立的政见。而布什在选民中的形象也的确不佳,在民意测验中一度落后于杜十个百分点,不料两个月后,布什以光彩照人的形象扭转了劣势,反而领先十多个百分点。原来布什有个毛病,他的演讲不太好,声音又尖又细,手势及手臂动作总显出死板,身体动作不美。后来布什接受了专家的指导,纠正了自己的动作,有效地改变了人们对他的评价。

案例2 小金是某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前夕,她参加了很多企业的招聘会,投递了自己的简历。学习成绩很优异的她接到了很多面试通知,可是几乎没有成功。她大为不解,请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指点,老师很快发现了她的问题:说话声音小,底气不足,面容苍白,头发蓬乱。 案例3 教材第12页(两个镜头)。

引导学生思考:看了这几段材料,同学们有何认识?案例1中老布什在竞选中为什么能反败为胜?案例2、3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这些材料表达了个人礼仪的重要性。讲究个人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流露,是我们具有良好道德的表现。尽管我们常说“人不可貌相”,但仪容仪表,个人形象等礼仪问题在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过程中还是有着重要作用的。那么,什么是礼仪呢?

一、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1.礼仪的含义:礼仪是一种教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提问: 谈谈个人礼仪应遵循什么样的基本要求,才能彰显自己的个人魅力?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2.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仪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真挚大方,服饰搭配得体,表情自然舒展。

学生活动:一分钟专业演讲比赛。

课前请两个同学准备好演讲稿,不穿校服,自备职业服饰(最好能体现自己的专业特色)台下各组派一名评委打分,参照书上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对演讲者进行评价。(仪容仪表20分肢体动作20分语言表达20分服饰20分整体感觉20分) 学生活动:观看演讲的学生对演讲者进行评价,分别找出优点,挑出毛病,谈谈感受。教师根据学生具体表现进行点评和小结。

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

共享知识 分享快乐

教师总结过渡: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们现在要创建和谐社会,不遵循礼仪规范是不行的。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心理学家说过,在沟通前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见面后的20秒,而这20秒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你个人相貌、仪表、服饰、表情、姿态、谈吐等外在因素的感受决定的。这也说明了个人礼仪的重要性。 二、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镜头:一家企业的招聘现场,一个男生挤到招聘席前,高举着简历,大声叫嚷“喂,收一下我的应聘材料!”但招聘人员盯了他一眼,继续和其他应聘者交谈。事后,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没礼貌的人,谁也不敢要!否则,哪天公司形象受损都不知道。”

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

1. 个人礼仪修养具有完善人格、调节道德修养行为的意义,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人际交往

镜头:午饭时间,某职业技术学校饭堂内人头攒动,大多数同学自觉排队打饭,李想打完饭经过长长的队伍时,因为空间比较窄,加上走路太急,不小心碰到了正排队打饭的张强,张强很大声地责备说:“他X的,走路没张眼睛啊”,李想一听也没好气地说:“谁叫你不排好队的”,“你跟我说对不起!”“凭什么?你也不对!”两人遂吵起来,后来看有老师走过来制止. 张强指着李想鼻子说:“你小子等着瞧!”,李想毫不示弱:“谁怕谁啊!”后来双方各约一大帮人晚上聚集在学校比较隐蔽的地方解决问题,结果几句话不合,双方动起手来,引发一起恶性校园打架事件,几个主要肇事者被学校开除,其他参与打架者被处以校内留校察看处分。

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事情如果换一种处理方式,可能结果会完全不同,如果你是张强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李想,你会怎么处理?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表意见

教师分析:讲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会用文明幽默的语言化解纠纷。中学生中的许多纠纷多由口角引起,而口角的发生大多与恶语伤人有关。俗语说“祸从口出”,即说话不当可能引来祸端。当由于你的不小心,伤害了别人的利益,要真心实意地向人说一句“对不起”。反过来由于别人不小心伤害了自己利益时,要尽可能大度一些,说—声“没关系”,这样纠纷就会自然化解。

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

共享知识 分享快乐

礼仪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

2.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

以小组为单位找找生活中(公交车站、校园、旅游景点等地)存在的违背礼仪要求的行为,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老师:如果生活中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和事,这个社会还有和谐可言吗?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加以点拨并小结,导入下一个问题。

老师总结过渡: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道德、懂礼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走向社会,进行交往的必备条件。但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现在的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在部分学生中出现了“不尊重教师”、“不尊重同学”、“不尊重家长”、”自私自利、出言不逊”等不良习气。我们该如何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呢? 三、个人礼仪重在养成

材料一: 一名在德国的外国留学生,学业成绩很优秀,动手能力也很强,拿到博士学位后,自认为可以轻易地留在德国工作,没有任何问题。可他在求职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他四处求职,拜访过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均遭到拒绝,对方也没有对他说出任何拒聘的理由。直到他在一家很小的计算机公司去求职,仍然遭到了公司很有礼貌的拒绝。后才得知遭到拒绝的原委:这一切都因为自己乘坐公交车时曾经有过3次逃票的记录。这使得他更加气愤——就因为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区区小事,就小题大做,把一个博士生拒之门外。

乘车逃票是区区小事吗?人的道德品质和礼仪修养是如何形成的?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我们应如何自觉践行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1.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加强自律,学会自我约束

学生活动:课前安排4人一组,小组到校园内外拍摄不合文明礼仪的现象,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用投影展示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与笔,在纸上写下你自己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有多少写多少,写好了放在桌上面,请同学起来念一下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有哪些,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的。

学生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大家知道的文明用语。将文明用语进行分类,并在全班展开竞赛,看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多。

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

共享知识 分享快乐

教师总结:

2.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懂得自尊自爱 学生表演礼貌情景剧

(场景一) 当你想向同学借东西时,你该怎么说,怎样做呢? (场景二) 如果课间你不小心碰掉了同学的铅笔盒,你该怎么办? (场景三) 当家里来了客人,你怎样招待他?

观看表演的学生逐一评价表演者的语言,分别找出优点,挑出毛病,谈谈感受。 3.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注意言行适度得体适

适度的含义是指在应用礼仪时应该特别注意把握分寸,认真得体,要尽量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学生活动:前后桌四个同学为一组,小组同学互相观察,指出每位同学在仪容仪表上的优点和不足,共同探讨有关仪容仪表的具体要求。

教师点评:(结合学生的讨论)仪容仪表要做到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的统一。一是要注意适体性,修饰要与容貌、体型、个人气质相适宜;要与自己的身份和职业协调统一,合乎和体现自己的身份特点和表现内在的素意。恰二是要注意整体性,各部位的修饰要与整体协调一致。。三是要把握适度性,无论在修饰程度,还是饰品的数量和修饰技巧上,都要把握分寸,自然适度,追求雕而无痕的效果。 教师点拨:许多人在生活中时往往因为没有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就与人产生矛盾;面试的时候仅仅因为挠头抓耳、抖腿,着装不当,进退场没有注意打招呼,就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可见,讲礼仪必须从日常行为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形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好习惯。

教师总结归纳:“礼仪”给社会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音符。他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大家互助、互敬,也使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二、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一、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