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本课以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内容及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共分三目。第一目“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讲秦朝的统一;第二目“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讲秦朝的皇帝制和中央政府的权力格局;第三目“郡县制的全面推行”,讲地方官制的严密性。通过皇帝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使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和官僚系统,也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和基本保证。

思路设计

本课重点:秦的统一及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本课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内容、影响。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存在的必然性及如何评价该制度?

教学方法: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历史学习和其他途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秦朝历史、秦始皇等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和历史评判能力。本课多是基本史实,可在课前编成学案,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对于疑难问题请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如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来回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概况,理解秦统一的意义。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多媒体和讲授法及历史辩论相结合,巧妙设计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秦的统一、皇帝制度的确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郡县两级制、秦的疆域、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

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和统一措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以及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评价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导入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秦王扫六合》

大家知道此诗称赞的是谁吗?他是如何在战国的风云中脱颖而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又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何种措施?

导入

同学们听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她为什么要哭长城?长城真的被她哭倒了吗?是谁修的长城?为何而修?如何评价长城?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导入

播放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出土的陪葬兵马俑录像。随着兵马俑神秘面纱的揭开,我们不得不惊叹前人的智慧和才能,让我们进入秦朝历史的学习。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秦的统一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 历史知识发展线索:夏—商—西周—东周(春秋和战国)—秦朝。 材料二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争霸的材料、成语故事。 材料三 提供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铁犁牛耕)、生产关系(公田到私田)的资料。 问题设计:从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来分析秦统一的条件。

(从政治、经济、民族、人心所向、秦实力及人物策略去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

生: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统一局面已不存在。各国的变法改革,逐步实现着局部统一,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强大及嬴政的才能。

师:分封制为何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崩溃?秦王嬴政采取了何种策略?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材料进一步讨论分析。

生:分封制下,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的瓦解,出现了“私田”,诸侯实力日益强大,不再听命于周天子,相互进行争霸战争。从成语故事和秦灭六国的顺序可看出是先弱后强。

师:分析统一条件应从主、客观两方面去分析,主要是社会发展具备的条件和秦国具备的条件,注意政治、经济、民族的关系。秦国的策略可从“合纵”和“远交近攻”去考虑。

最后归纳:

统一条件: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统一时间:B.C.230-B.C.221年 人物:秦王嬴政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结果:结束割据,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意义:(政治、经济、民族)

问题情境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朝疆域图(注意都城、地方机构、长城起止点)

材料二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

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问题设计:假如你是秦王嬴政,面对自己创建的广阔的大帝国,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呢?(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委派代表回答)

一、概念解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矛盾:皇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 根源:封建经济

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官制 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服从中央 1.至高无上的皇权

(1)根据书本内容归纳:“始皇帝”的来历皇帝的权利 皇帝制的特征: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2)如何看待皇帝制?学生自由发言

“皇帝”成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是大一统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影响深远。 2.中央官制

(1)书本内容归纳:三公九卿职能及相互关系。(如何集权于皇帝)

(2)材料解析及问题设计: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听说后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完成下列问题:

①秦始皇为什么如此在乎丞相车骑的多少? ②此事说明当时存在着什么矛盾?

③就秦始皇捕杀当时在场所有人来看,反映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习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郡县制全面推行

(1)书本史实归纳:郡县制实行背景、官职设置及职能关系。 (2)材料解析及问题设计: 阅读材料三完成问题:

双方争执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谁的意见?为什么? (辩论赛:小组讨论,模拟争论场景,选出双方代表及正方、反方论点论据,形成答案)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二、建构知识结构(对知识进行理性归纳,培养学生宏观把握历史的能力) 皇帝——中央政府 ——郡(郡守)——县(县令)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