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

第四章

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⑵知道什么是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⑶知道沸腾现象和沸腾的特点;知道什么是沸点。 ⑷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⑸经历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液体沸腾时的现象和特点。 ⑹经历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⑺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介绍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包括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汽化和液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中的物理道理。本节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让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并学会用“温度—时间”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为下一节探究熔化规律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编写思路是:先由水的不同形态,引导学生感受物质的三态并思考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并从生活中最常见的汽化现象出发,通过“活动1”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然后重点探究水的沸腾,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数据、描绘图像、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再通过“活动2”介绍液化现象及液化的方法,最后通过“活动3”使学生体验到汽化需要吸热,液化需要放热。

本节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做好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认识液体沸腾的特特点。

本节教学难点:在探究实验中要求用“温度-时间”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由于数学知识所限,学生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课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蒸发,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沸腾,通过观察活动学习液化。教学的关键是组织学生做好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并通过分析论证得出液体沸腾的特点。

1

关于课题的引入:学生对水的三态有一些生活经验,本节课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如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水有哪几种状态?别的物质是否也有这几种状态?请举例说明。然后,教师总结:固态、液态和气态是自然界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教材图4-13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学生在生活中不容易看到,因此,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学时可通过录像、幻灯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学生。但这三个例子都是物质由固态变为其它状态,不能使学生全面感受物质的状态变化。所以,教学时应再补充几个其它的物态变化现象,例如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如雾凇现象),或由液态变为固态(如水在低温下结冰)的例子。

展示后要组织学生讨论:你观察到哪些现象?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通过描述现象后就能总结出:物质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说明: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加深认识 。

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

关于汽化的引入,以下两种教学方法可供参考:

⑴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80℃以上的温水中。让学生观察后回答:你看到什么现象?想提出什么疑问?你的想法是什么?

该实验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所用塑料袋要透明,且尽量薄,使滴入的酒精清晰可见。为了使塑料袋排尽空气,可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当把有酒精的塑料袋一角沉入温水中,塑料袋便马上鼓起。这时学生看不到液体的酒精,自然会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的疑问,经过思考后,学生会很快意识到:酒精并没有消失,而是由于受热变成了气体,所以看不到了。

⑵将少量酒精倒入蒸发皿,过一会酒精“消失”了:或用蘸有酒精的抹布在黑板上写字,字很快消失。教师提出问题:你闻到什么味道?酒精到哪里去了?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入汽化的概念,并由学生尝试给汽化下个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再让学生列举一些汽化现象的例子。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要使一杯水汽化,有几种方法?在学生思考的同时,先出示一杯冷水,问:这些水过一段时间会怎样?请学生回答。再出示一杯正在加热的沸水,问:这个烧杯中的水过一会儿会减少吗?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关于蒸发可让同学们根据日常观察和生活经验讨论:1.蒸发在什么温度下发生?2.蒸发发生在液体的什么位置?并说出支持你们观点的理由。

对于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学生很容易总结出,但对于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感到难以理解,可以用以下两种教学设计方案帮助学生体会:

(1)先在一只烧杯中倒入少量香油,请学生闻闻气味后,回答问题:“闻到了什么气味?为什么能闻到香油的气味?”(香油气味。香油蒸发了。)再把适量酒精

2

倒入烧杯,使之覆盖在香油上面,请学生回答:“还能闻到香油的气味吗?为什么会这样?”(不能。香油被酒精覆盖在下面,蒸发不出来了。)然后把香油和酒精搅拌均匀,请学生再次试试是否可闻到香油的气味。综合以上步骤,引导学生总结:蒸发发生在液体的什么位置?

(2)提前将一只新鲜萝卜用刀子切为两段,在空气中露置数天,使断面处变得干瘪。上课时让学生观察后回答:萝卜的断面变干瘪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教师再把该萝卜剖开,让学生观察到它的内部仍旧新鲜,饱含水分。启发学生思考:蒸发发生在液体的什么位置?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土地干裂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土地为什么干裂?(水分蒸发)在哪儿干裂?(表面)说明蒸发发生在液体的什么位置?(表面)

然后总结出蒸发的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活动1”的目的是:通过讨论,使学生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 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试联系生活讨论,如何使潮湿的衣服很快变干?由于学生对此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充分讨论,可以总结出:放在太阳下晒——提高液体的温度;尽量将衣服展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

由此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为加强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这几个因素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验中要提醒学生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即把相同数量的酒精作为实验对象,并控制其它的两个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对比酒精蒸发的快慢,得出结论。请参考下面的实验记录表格:

表格1 同样大小的两滴酒精 加热 常温 蒸发情况 快 慢 结论 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表格2 同样大小的两滴酒精 很扁(表面积大) 很鼓(表面积小) 蒸发情况 快 慢 结论 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 表格3 同样大小的两滴酒精 强气流 几乎无气流 蒸发情况 快 慢 结论 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