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案例 《统 计》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内容及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日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特别是对数学来说,由于数形结合思想的特点,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P.93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数学课程改革下的一个新内容,它重视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还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娱乐项目、统计喜欢哪种水果等,使学生在玩中体验到统计的用处确实很大。 (二)、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学生对去公园玩这些生活经验都很熟悉和感兴趣,对涂色也很感兴趣,因此,选取了这些内容让学生统计,并对统计图进行涂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数据收集、比较多少也比较熟悉,并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但对数据的整理、描述比较难掌握,要让学生在玩一玩、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中掌握这个知识难点。 二、设计理念及意图:
本教学设计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竞争和环保意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玩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以达到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
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统计。 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小朋友们,上个星期六、星期天,你们的爸爸妈妈有带你们去哪儿玩了吗?(有)都到哪些地方玩,说来让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学生回答),陈老师周六去了一趟温州的“马鞍池公园”,那里的景色真好看啊,我特别喜欢公园里的一个处小花坛。你们想看一看花坛是什么样吗?(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花)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当时特别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那小朋友们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方格儿的方式,来帮我数一数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创设“逛公园”这一生活情境,再配上形象的多媒体插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2、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学生汇报。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紫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通过多媒体出示对比图,让学生能够清晰形象的观察对比图,能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具体,便于学生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