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今天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创造者,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术,还要有革新、创造的本领。因此,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创造力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内容包括注重激发兴趣,激起创造的热情;注重激励,增强创造的信心;注重发散思维训练,发展创造力;在作品评价中发展创造力;鼓励合作互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活动、幼儿、创造力
创造力是创造性活动不可缺少的成份,幼儿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只要不失时机地、大胆地对幼儿加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能够得到发展的。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 注重激发兴趣,激起创造的热情
兴趣是创造的先决条件,它可以激发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使之转化为内在的志趣,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达到入迷的程度。在幼儿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学习的动机是从兴趣出发,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的动力,就会兴致勃勃,专心致志地把自己感受到的、想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否则,没有兴趣的就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时常出现“老师我不会画”的现象。因此,在美术活动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使幼儿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激发幼儿创造的热情,为幼儿形成创造型个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1.选材激趣,即美术活动内容有趣
“幼儿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有趣的教材,能真正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会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保
持注意力和愉快学习的心情。孩子总是对有趣的东西感兴趣。因此我们应该从孩子出发,选择有趣的东西教给他们。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选择趣味性的内容。比如前段时间进行的手工《小兔》,一个小小的西红柿,经过孩子们的拼切,就变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多神奇呀!平时孩子很少碰到刀子等危险物品,而这次却终于可以练习使用刀子了,孩子当然快乐的不得了;再就是油水分离《水中花》、《鱼骨》,先让孩子用油画棒在纸上画几朵小花,然后用水粉涂色。涂色时让幼儿大胆地盖过花朵。这时,孩子们会惊喜的发现,花朵竟然神奇般的又出现了。瞧,看似简单的一个活动,其实孩子从中既学到了使用扁笔来涂色这个技能,而且知道了“油水分离”这个现象,最重要的是孩子体会到了作画的乐趣。还要选择形式新颖的、富有情趣的、新奇的内容。如:中班折纸画《小猪洗澡》先折小猪的头,然后贴好,再添画小猪的身体和小猪洗澡的用具,最后玩帮小猪洗澡的游戏。由于内容趣味性强,可动性大,幼儿十分感兴趣,幼儿非常兴奋,创造性地添画了毛巾、沐浴露等丰富的画面。
2.活动过程激发兴趣
为了调动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教师在整个美术活动过程中都要贯彻兴趣性的原则。即开始部分的导言——观察——示范——指导——评价等都要以“活”和“趣”方面设计。让幼儿在有兴趣的气氛中进行美术活动,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活动愿望,激发幼儿创造的精神。其中帮助幼儿观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最为重要。美术形象来源于视觉经验,没有一定的视觉经进行美术创造是不可想象的。想象是大脑将旧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如果接触、认识的客观事物少,印象不深,头脑中的表象缺乏,就不能产生新的表象。幼儿头脑中没有关于海底动物、植物的认识,怎么能画出丰富的海底世界呢?如果幼儿不认识各种小
动物,他们也不可能画出森林中动物开运动会的盛况。因此幼儿画好一幅画的前提之一,就是头脑中要有丰富的表象,要有对事物比较完整、清楚的认识,这样,在美术活动中,才能比较自如地画出各种形象,才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这大量而丰富的表象和认识来自幼儿客观事物的观察。观察并不是一般地看看,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知觉活动,观察越细致、越深刻,头脑储存的印象就越多,越容易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画面也就越容易生动,因此,应注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培养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和比较能力。让幼儿积累更多材料,为创造提供方便。例如:带幼儿到户外,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如:房屋、马路、树木、行人、天气等。观察天气的变化,人们的服饰、各种车辆等事物。扩阔幼儿视野,让幼儿学会注意观察,养成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索的习惯。通过观察可以让幼儿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材料,为日后创造性的活动打好基础。就以大班美术活动《奇妙的弧线》为例,教师出示弧线,边启发幼儿联想,让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丰富的联想。有的把弧线变成美丽的彩虹、有的把弧线变成石拱桥、西瓜船。
3.教法激趣:
教师的教法应富有童趣。上课时,面对一张张稚嫩的小脸,老师应该用最好听的声音对幼儿说话,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跟孩子交流。如果老师用些孩子听不懂的专业术语来给孩子们讲解知识,那么,孩子当然不会对这种缺乏童趣的语言感兴趣。当然孩子们也就不会积极的去配合老师了。比如《美丽的小花》这节课,孩子们涂颜色时,我发现有个孩子没有涂匀,有的地方空着,于是,我就用故事性的语言对他说:“你给小花画的衣服怎么破了?下雨好冷啊!”孩子听了马上把小花的衣服补好了。还有个孩子不小心把纸涂破了,他告诉老师:“是我小心把小花衣服弄破的。”“不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