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各论(病案分析)
病案一:
女性,10岁,咽痛、咳嗽、发热后15天出现全身水肿,尿量减少,血压157/98mmHg,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5g/L,白细胞5.7*109/L, 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0个/HP,管型0个/HP.
问题:1)此病人最有可能患何种疾病?2)由何种病原体感染所致?3)应如何做进一步的微生物学检查来确诊?4)如何有效预防此疾病? 分析:
1)诊断为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咽痛、咳嗽、发热后15D,出现全身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符合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规律。 2)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大多数由A群链球菌引起
3)链球菌所致变态反应性疾病取患者血清作抗链球菌溶素O抗体测定,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一般超过400U。
4)对患者的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尤其是儿童,须治疗彻底,以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以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首选药物为青霉素G,临床上最好作药物敏感试验。
病案二:
男性,7岁。畏寒、发热1天就诊。查体:T 390C,P 95次/分,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II度肿大,表面覆盖有黄白色分泌物,全身皮肤充血潮红,可见有与毛囊分布一致的栗粒疹。疑为猩红热。
问题:1)此病如何引起的?2)如何预防此病的流行? 分析:
1)人类猩红热是由A群链球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引起,该毒素具有损害细胞或组织、使病人产生红疹并具有内毒素样致热作用。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细菌经飞沫传播,粘附于咽部粘膜,产生致热外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故病人有畏寒、发热、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II度肿大、全身皮肤充血潮红,栗粒疹。
2)预防此病的流行:应对病人和带菌者及时治疗;对空气、器械和敷料等消毒;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尤其是儿童,须治疗彻底,以减少传染源。
病案三:
男性患者,20岁。1周前外出遇雨,不久“感冒”,随后畏寒、发热、咳嗽、胸膜剧烈疼痛,咳铁锈色痰。查体:体温 39.70C,右肺呼吸音稍低。血白细胞17.7*109/L,中性粒细胞89%,胸片见左上肺大片致密影。
问题:1)患者最可能患的疾病是什么?该病原体形态有何特征?2)检查该病原体菌落时应注意什么?如何进行特异性预防? 分析:
1)患者最有可能患的疾病史大叶性肺炎。该病原体形态上的特征:G+,菌体成矛头或瓜子仁状,常以钝端相对、尖端向外成双排列,无鞭毛、无芽孢。在机体内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上有较厚的荚膜。
2)检查该病原体菌落时应注意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鉴别。肺炎链球菌胆汁溶菌试验、菊糖发酵试验均为阳性。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对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有较好效果。
病案四:
20岁,男性,工人。右手指皮肤碰伤伴有化脓性炎症,破损后第6天出现发热、烦躁、腹痛、四肢厥冷,脉搏细微而扪不清。入院时血压50/30mmHg,皮肤呈猩红热样皮疹,间有出血点。当即进行抗休克治疗,抽血做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 问题:1)为何取血做细菌培养?2)试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分析:
1)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皮肤的原发化脓性感染,感染部位细菌受外力挤压或机体抵抗力下降,则会促进细菌从局部扩散入血流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等。本病例即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败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因此需要做血培养明确诊断。
2)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物质主要由: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及SPA。其所致疾病主要有侵袭性和毒素性两种类型。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局部化脓性炎症和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毒素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烫伤样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和假膜性肠炎。
病案五:
男性患儿,5岁。因高热,咽痛2天来诊。查体:T39.80C,咽充血,扁桃体II0肿大,于扁桃体表面、周围可见灰白色膜状物,用咽拭子不能拭去。颈淋巴结肿大,心率150次/分,节律齐,四肢温暖。
问题:1)此患儿最有可能患何种疾病? 2)如何作微生物学检查来进一步确诊? 分析:
1)此病人最有可能的疾病史白喉。
2)微生物学检查:从患者病变部位假膜及其边缘用棉拭子直接作涂片,若找到有白喉棒状杆菌典型形态、排列,并有异染颗粒者,结合临床即可作初步诊断。毒力鉴定是鉴别白喉杆菌与其他棒状杆菌的重要试验(如Elek平板试验)。
病案六:
男,8岁,因左小腿、左足外伤,于当地医院简单包扎处理后转入上级医院,转院过程中患肢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进行性加重,13小时后入院。患儿高热,急性痛苦病容,面色蜡黄,左小腿中下段前外侧、左外踝、左足背有一广泛皮肤软组织挫伤,缺损区域约为9cm*30cm,创口周围皮肤,肌肉组织呈暗紫色,水肿明显,伤口内可见较多血性渗出液,有腐臭味,并附有大量泥土,沙粒等异物。入院急诊手术,术中见左小腿中下段肌肉呈腐肉样改变,切割时不出血、不收缩,有明显腐臭味。组织间抽出淡红色液体,送厌氧菌培养,证实有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立即为患者行左小腿高位截肢术,伤口一期愈合出院。
问题:1)患儿所患什么疾病?依据是什么? 2)通过本病例我们应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分析:
1)患儿所患疾病为气性坏疽,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外科特异性感染。患儿有外伤史、伤情重、伤肢软组织广泛受损,且污染严重、异物多并在短期内出现局部肿胀、剧痛及严重全身中毒症状等典型临床表现,厌氧菌培养,证实有产气荚膜梭菌生长。
2)因气性坏疽病情发展迅速,若接诊医师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早期处治不当,将引起严重后果。通过对本列回顾性分析,发生气性坏疽的主要原因为:病人左小腿肌肉、软组织创伤严重,接诊医师对严重创伤病人发生气性坏疽的可能性缺乏足够认识,未及时行清创、双氧水冲洗等处理即转送上级医院,途中时间长,且伤口包扎严密,加之混有需氧菌感染,使创面形成相对缺氧状态,为气性坏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今后,对此类病人的处理应做到
早期诊断、早期清创、早期切开引流。彻底清创是预防气性坏疽的关键。开放的伤口均由被厌氧菌污染的机会,因此,对于开放性伤口要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尤其是肌肉组织,同时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用大量双氧水冲洗并应用足量抗生素,必要时配合高压氧治疗。
病案七:
男性,30岁,以反复午后低热伴咳嗽、少痰、消瘦3个月为主诉求诊,体检:T 38.3oC,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血白细胞计数 8.0*109/升,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30%,X片可见双上肺炎症性改变,其间可见空洞性病变。 问题:
1)此病人最有可能患何种疾病?诊断依据? 2)应做哪些微生物学检查来确定诊断? 3)如何治疗?在治疗中应注意什么? 分析:
1)诊断为肺结核。诊断依据:①3个月来反复午后低热伴咳嗽、少痰、消瘦。②T 38.3oC,血白细胞计数 8.0*109/升,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30%,③X片可见双上肺炎症性改变,其间可见空洞性病变。典型的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经过较长,有低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咳嗽。多数患者病灶轻微,常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被X线检查发现。2)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①痰液标本直接涂片镜检或分离培养②快速诊断:PCR
3)治疗: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等。治疗中应注意耐药菌株的产生,强调抗结核治疗应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从病人体内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应做药敏试验。
病案八:
赵某,女,32岁,因发热、胸痛、咳嗽、血痰1周入院。近3个月来低热、午后体温增高、咳嗽,曾被诊断为“感冒“,用抗感冒药、先锋霉素等药物治疗,疗效欠佳。1周来体温增高、咳嗽加剧,痰中带血。半年来有明显厌食、消瘦,夜间盗汗。入院体检:T 38oC,消瘦。胸部X线见双肺纹理增粗,右肺尖有片状阴影。取痰液作细菌培养和抗酸检查均阳性,PPD试验强阳性。该病人家中有2岁小孩,病人家属询问小孩是否已被传染? 问题:
1) 该患者最有可能患何种疾病?由何种病原体感染所致? 2) 该病例的PPD试验的结果说明什么?
3) 病人家里小孩怎样才能确定有无感染?怎样预防? 分析:
1)诊断为肺结核。为结核杆菌感染。诊断依据:①近3个月来低热、午后体温增高、咳嗽,1周来体温增高、咳嗽加剧,痰中带血;半年来有明显厌食、消瘦,夜间盗汗。②T 38oC ③胸部X线见双肺纹理增粗,右肺尖有片状阴影 ④病原学检查:痰液作细菌培养和抗酸检查均阳性,PPD试验强阳性。
2)该病例的PPD试验强阳性:提示有活动性结核灶,应进一步作其他检查。
3)确定病人家里小孩有无感染,可做PPD试验,若为阳性或强阳性,应做痰涂片镜检或分离培养,PCR快速检查等。预防:①对结核患者早期发现,隔离和治疗②儿童应按时接种卡介苗。
病案九:
患者男性,22岁,郊区某建筑工地工人。因发热、头痛三天,神志不清1天入院。3天前无
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有寒战,明显头痛,喷射状呕吐胃内容物,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病后第二天发现皮肤散在紫红色斑点,逐渐增多,压之不褪色。第三天出现妄语、烦躁不安、四肢抽搐、小便失禁。体检:体温39.5OC,脉搏121次/分。神志不清,全身皮肤密布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颈抵抗,对光反射迟钝。。上颚可见出血点。 问题:
1) 该病例最有可能的疾病是什么? 2) 由哪种病原体感染所致?
3) 该病原体在形态与培养上有何特征? 4) 检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 如何进行特异性预防? 分析:
1)最有可能的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该病原体为革兰阴性双球菌,无芽孢、无鞭毛。有荚膜。 3)在患者脑脊液中,脑膜炎球菌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单个或成双排列。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常用培养基是巧克力培养基,初次分离培养时,需5-10%的CO2。培养形成直径1.5mm的露滴状菌落。在血清肉汤中呈混浊生长。
4)检查时应注意:脑膜炎奈瑟菌抵抗力弱,故采集标本后应注意保暖、保湿立即送检。最好床旁接种。
5)特异性预防:对儿童注射荚膜多糖疫苗。我国使用的为A、C群脑膜炎奈瑟菌混合疫苗,保护率可达90%,免疫力维持3年以上。
病案十:
女,21岁,持续3d尿频、尿痛。尿有异味。无发热、腹痛及皮疹。离心尿标本做显微镜检查每个高倍视野见10-15个白细胞和大量革兰阴性杆菌。 问题:
1) 该患者可能感染了何种病原体? 2) 此病原菌可能源于何处?
3) 此菌进入尿道的最有可能途径是怎样的? 分析:
1)可能感染了大肠埃希菌
2)该菌可能来源于自身的胃肠道
3)可能的感染途径是结肠内的大肠埃希菌,该菌污染了尿道并上行至膀胱。
病案十一:
患者李某,男性,32岁,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诉就诊。门诊检查,尿道口黄白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可见大量白细胞,且细胞内多见咖啡豆样革兰阴性双球菌,分泌物用巧克力培养基培养有圆形、凸起、灰白并光滑菌落。细菌氧化酶试验阳性。既往史:患者曾有与多位异性性接触史。 问题:
1)该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是什么 2)如何有效防治此类感染。 分析:
1)该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是淋病奈瑟菌
2)防治此类感染的措施:使用安全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新生儿出生时1%硝酸银滴眼。
延伸:头孢哌酮治疗3d后,病人再次就诊,诉说症状未见好转。取分泌物再作革兰染色,除有大量白细胞外,未见有细菌;同时作细菌和衣原体、支原体PCR检查,结果淋球菌、支原体阴性,衣原体阳性。 问题:
1)为何考虑作衣原体、支原体检查?除性病外,衣原体还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2)STD有哪些种类? 分析:
1)患者有不洁性生活史,首次检查发现分泌物中有革兰阴性双球菌,似淋病奈瑟菌。但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再次检查未见有细菌。故考虑除淋球菌感染外,可能合并有衣原体感染。衣原体所致疾病还有沙眼、包涵体结膜炎。 2) STD:
细菌:淋病(淋病奈瑟菌)、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梅毒(梅毒螺旋体)、NGU(生殖支原体、溶脲脲原体、衣原体)、AIDS(HIV)、尖锐湿疣(HPV)、生殖器疱疹(HSV)
病案十二:
患者:女,1岁,因“呕吐、腹泻、发热2天”于2012年11月8日入院。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3、4次/日,为胃内容物,腹泻黄色蛋花汤样稀水便5、6次/日,无脓血,每次量约50ml-100ml,伴发热,体温达39.8℃,无胃寒寒战。体检:T:39.8oC,P:145次/分,R:40次/分,BP:79/55mmHg,神志清,哭时有泪,唇粘膜稍干,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咽稍红,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全腹无明显压痛,肠鸣音8次/分,肝脾无肿大,四肢皮肤温暖。 问题:
1)患者最有可能的疾病史什么?可以做什么辅助检查以确诊。 2)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有哪些? 分析:
患儿1岁,秋冬季发病,发热、呕吐、蛋花样稀水便的动态演变,轮状病毒抗原监测阳性,可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
病案十三:
女性患者,40岁。近1周来腰部疱疹发作,沿肋间分布,去年夏季有类似发作史,幼年有水痘史。 问题:
1)应考虑何种疾病?
2)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分析:
1)应考虑的疾病是带状疱疹。
2)微生物学检查:因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典型,一般不需作此检查。但必要时可刮取患者疱疹皮损基底部细胞涂片,HE染色,检查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亦可用膜抗原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染色检查VZV抗原,有助于快速诊断。
病案十四:
某市郊一农户放养的一只雄犬突然向一过路行人发起攻击。伤者为10岁男孩,右侧颈部、右下肢膝部被犬咬、抓伤,右手无名指被犬咬断约2cm,各处伤口均较大且较多出血;被犬咬伤者伤后5h到卫生防疫站做伤口处理和接种人用狂犬灭活疫苗。被犬咬伤后第21天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