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全)

第二章 陈子昂与张若虚

课时:2

第一节

一、陈子昂的理论主张。 二、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陈子昂是初唐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继“四杰”之后,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的革新。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高倡恢复建安文人的慷慨意气和人生理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架起了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之间的桥梁。他的功绩主要在理论上,著名的《修竹篇序》表达了他的诗歌革新主张。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诗歌主张的具体实践,三十八首诗非一时一地所作,大体可分两类,或感慨时事,或感伤身世。如其十九“圣人不利己”批评武后不恤民力建造佛寺佛像,指出这既不合贤君尚俭忧民的美德,也不合佛家清净为本的宗旨。其二“兰若生春夏”用春兰、杜若比喻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出众才华,寄托了政治失意的感慨。所谓“感遇”,即感于所遇,即事抒怀,与阮籍《咏怀》一脉相承.对张九龄《感遇》十二首、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均有影响。

《登幽州台歌》也是陈子昂的代表作,抒写了作者纵观古今的慷慨悲凉之情,以及在现实社会中怀才不遇、遭受压抑的悲愤孤寂之情。意境苍凉雄浑,感情深沉悲壮,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高度的概括性。虽只寥寥四句却成为千古绝唱。与振聋发聩的《修竹篇序》一样,不仅震撼了初唐诗坛,而且以它要求突破现实的豪迈气概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呼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

第二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一、关于张若虚的评价。 二、精讲《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的《春江花月夜》是著名的七言歌行,被闻一多赞美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他本人也因此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诗采用的是乐府旧题,诗中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将相思离愁置于春江花月之夜浩瀚幽远、静谧瑰丽的境界之中,充满了诗意的

41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美。同时表现了对年华、青春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对生命的热爱。全篇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韵律和谐婉转,富有音乐美。

精讲篇目:《登幽州台歌》、《感遇》(其二)。《春江花月夜》

备注:结合陈子昂诗歌的昂扬情调说明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和“风骨”的含义。在赏析《春江花月夜》的基础上说明该诗所创造的诗歌艺境美。

第三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课时:16

教学目的与要求:体会不同流派特征。

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一、盛唐社会的特殊性与静逸明秀诗风的形成。

二、王维。王维是享有盛名的盛唐诗人。他出身世代为官的家庭,本人又多才多艺,21岁即中进士。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罢相,权奸李林甫当政,遂成为王维一生的分界线。前期积极入仕,后期半官半隐,前后期的创作也因此而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存诗380多首,按题材可分为政治诗、边塞诗、抒情诗、山水田园诗,最有创造性和特色的是山水田园诗。

三、孟浩然。孟浩然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一生以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闭门读书,为仕而隐;后期因无人汲引,求仕失败,愤然隐居。他既追慕陶渊明躬耕田园的高尚情操,又怀有盛唐人拯世济物的时代理想,诗多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或描写隐居萧散高雅的生活和种种闲情逸致,或描写行旅途中所见山水胜景和高情远思。风格自然平淡,意境完整浑成。《夜归鹿门歌》、《宿建德江》、《过故人庄》是其代表作。孟诗中还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夏日南亭怀辛大》、《春晓》等名篇,或气势雄浑,或语浅情深,显示了作者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多方面的才能。

孟浩然不论是对山水题材的开拓,还是笔墨清淡意境浑成的风格,在盛唐诗坛都可谓开风气之先。其不足之处在于题材不够宽泛,内容比较狭窄,同时缺少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的光彩。

四、其它诗人。

42

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等诗人。

储光羲(706?—762?),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与孟浩然、王维、綦毋潜等有交往,以田园诗著称。诗风古雅质朴。代表作有《田家杂兴》等。

常建的诗旨远兴僻,时有佳句,为时人所推重。山水诗好以光和影写幽深空寂的感觉,代表作是《题破山寺后禅院》。

祖咏与王维、储光羲、卢象等诗人相交往,互有赠答,颇有文名。其诗多写山水景物,《终南望馀雪》是他应考时写的半首五律,称“意尽而止”,成为咏雪的名篇。

第二节 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一、社会的特殊性与清刚劲健诗风的形成。 二、王昌龄、王瀚、王之涣。

第三节 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

一、

高适。

高适今存诗200多首。内容有的慨叹身世,抒发怀才不遇;有的反映民生疾苦,同情百姓。还有一些送别应酬诗。一首《燕歌行》在蔚为大观的边塞诗中脱颖而出,奠定了他边塞诗代表诗人的地位。殷璠称赞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卷上)

《燕歌行》综合了作者的见闻,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极其凝炼的笔墨,在广阔的背景上描写了边塞战争,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既有对战士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的颂扬,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还有对当时边塞用兵而将非其人的揭露和不满,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超过同时的许多诗人。追求不朽功名的高亢基调,与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苦难与崇高相对照,使全诗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此诗在艺术上也取得很大成功。诗中句式骈散相间,用韵平仄交替,动荡开阖,纵横豪宕,显示出浑厚的骨力和矫健的笔力,不愧是唐代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他的送别诗《别董大》声情慷慨,气势豪壮,既是对友人的安慰体贴,更包含着对友人的理解、信任与期待。从中显示出盛唐文人对前途的乐观自信和友谊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

岑参。

岑参一生中曾两次出塞,在西北边地长达六年,并在安西、北庭、关西节度幕中任过职,有丰富的边塞生活的阅历。充满异域情调的风土人情,尤其是西北边地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了这位生性“好奇”的诗人,成为他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因此他的边塞诗不仅数

43

量多,而且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这些诗想象奇特鲜明,语言雄奇瑰丽,艺术上善用比喻、夸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中,《白雪歌》尤为出色。岑参还描写了边塞的各种习俗和各族人民的友好交往,这不仅是对边塞题材的大力开拓,也是对唐诗领域的极大开拓。其怀土思亲的七绝《逢入京使》自然真切,语浅情深,也是广为传诵的佳作。

岑参诗题材新奇,色彩瑰丽,想象奇特而又夸张合理,在将夸张与具体、奇妙与真实结合得如此和谐方面,唐代很少有人与他相比。殷璠评其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卷上)这种奇丽,不仅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特质的再现,更是诗人艺术心灵的再现。

三、高岑比较。

精读作品篇目:《过故人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观猎》、《山居秋暝》、《渭川田家》、《鹿柴》、《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封丘县》、《燕歌行》、《别董大》、《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征》《逢入京使》。

备注:重点讲授王维的思想及王维、孟浩然的艺术成就(尤其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讲授王昌龄的七绝成就。讲授高适、岑参的艺术特色及岑参与高适诗歌的异同。

第四章 李白

课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李白的生平和思想、以及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的艺术成就、李白的艺术个性。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讲授李白的道教思想及其对李白创作的影响、李白狂放率真的个性魅力。 一、蜀中时期(705—724)

这是李白读书习剑、学道和漫游的时期。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曾游历青城、峨眉山等地,也曾隐居岷山。

二、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和一入长安时期(725——742)

44

开元十三年(725),为了实现“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李白离开四川,漫游洞庭、江浙一带。后娶故相许圉师的孙女,定居湖北安陆。开元十八年(730)前后,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李白不愿意走应试入仕之路,而是希望通过扩大自己的声名以一鸣惊人。这一时期,他四处漫游,广泛结交著名文人和道士,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名动京师,上达天子。

三、长安供奉翰林时期(742——744)

天宝元年(742)李白被玄宗征召入京,虽优宠有加,供奉翰林,但不过是被当作宫廷侍臣,根本无权过问朝廷政事,抱负无由施用。加上亲眼看到统治集团的黑暗腐朽,愤懑不平,于是纵酒狂歌,桀骜不驯.后受谗毁,请求放还,于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这是李白生活和创作的重要转折时期。

四、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44——755)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漫游汴梁、齐鲁、江浙、燕赵。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后与杜甫、高适畅游梁宋一带。又到齐鲁,金陵,还到过幽蓟等地。这一时期的创作集中抒发了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忧虑时局所产生的强烈的悲愤孤傲之情。

五、安史之乱时期(755一762)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于庐山。至德元年(756)应聘参加永王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含冤下狱,后长流夜郎,中途遇赦放还。宝应元年(762)到安徽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上元二年(761)秋,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途中因病折回,次年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

李白集入世、隐逸、求仙、任侠于一身,世界观十分复杂,但主要受儒道思想影响。他受儒家影响,积极入仕,喜言王霸之道,以功成身退为最高理想;受道教影响,求仙访道;受庄子影响,蔑视功名富贵,追求个性解放;受纵横家的影响,任侠仗义。但又摒弃了庄子的空想虚无,佛家的守旧,道教的享乐腐化。而且不同时期又有变化。他的人生观中也有消极因素,如及时行乐等。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讲授李白古题乐府的创新与个性特色、歌行诗的艺术价值。

精读作品篇目:《蜀道难》、《行路难》、《将进洒》、《梦游天姥吟留别》、《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4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