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相关教学论文: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年第10期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全文收录
高中历史专题化通史复习纲要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
暨南大学 赵 冉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了中外混编的专题史形式,这种体例展示了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体现了时代性与创新性。但是这种模块式的安排使得多数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感觉到史实的“错乱”,没有规律可循。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在同一时期、阶段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高考的命题,也不可能局限于这种体例,而是通过对学科内各个模块内容的整合,有体系的命制。在同学们进行完第一轮复习之后,我们就很有必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纵向的专题通史总结,理清思路,制定符合高考考察模式的提纲,形成完整的网络知识体系。我以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为例,为大家提供一个备考思路,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复习,同学们也可以参照这个模式进行梳理。
中国古代史应包括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经济史、思想史、科技史、文学艺术史、少数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史、区域发展史等多个方面。在复习的时候我们要以朝代为顺序,整合阶段特征,构建起通史性的复习框架。
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将该段复习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商周时期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二是秦至明清的中央集权制度。通过对政治、经济、理论的分析,探讨分封制瓦解与中央集权制建立的原因。以朝代为脉络,理清中
央集权制的演变过程:战国萌芽期—秦朝创立期—西汉巩固期—隋唐完善期—北宋加强期—元朝新发展期—明清强化顶峰期,同时注重中央皇帝权力、宰相制度以及地方官制与行政制度的演变,从而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地方权力不断收归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通过对比认识到,以秦代作为分水岭,中国古代政治文明转向的积极意义在于: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与此同时要注重相关小专题的复习:例如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先秦世官制—汉朝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及以后科举制,以科举制的产生作为时代坐标,认识到科举制创立以前的选拔人才的标准为血缘、门第、等级,以后为品行、才学。科举制的复习则按照:隋朝创立—唐代完善—北宋调整—明清禁锢,对每个时期的考试科目、形式、方法等进行梳理,最后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对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军事制度、法制建设等都可以按照朝代来整理归纳。 二、 中国古代经济史
该部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平时同学们复习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这一部我们要分为古代农业与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发展、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商业与城市、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古代对外贸易、区域经济与经济重心南移等板块来复习。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要理顺各个时期生产工具的创新、耕作方式的演变以及农作物的发展、重要水利工程的分布。通过结合小农经济的特点,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的实际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细节上也要强化记忆,例如玉米、甘薯是明代才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这些都有可能以选择的方式来考察。
手工业的发展史,首先要知道手工业包含的内容:即矿冶业(冶铁、青铜铸造)、纺织业、陶瓷业、造船业、酿酒业、造纸业、漆器业等,着重记忆每个时期、每个行业具有突破性、代表性的创造。例如制瓷技术成熟于秦汉时期,灌钢法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等。
土地制度要分为两阶段复习:一是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公有制形式);二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其所有制形式主要包括国有土
地所有制,主要指国家经营,用于封赏和授田,在均田制、屯田制中可以体现。另一种是土地私有制,主要包括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亦称小农经济)三种,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再生产的主要途径。从而进一步总结出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基本规律:土地从公有到私有;土地制度的演变与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统治直接相关;土地兼并长期存在。
与土地制度息息相关的是赋税制度,首先了解赋税制度的沿革:春秋初税亩(承认私田合法)—秦汉编户制度—隋唐租庸调制—唐中后期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经济措施)—明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清前期摊丁入亩,总结出古代的税种:人头税(包括编户制、租庸调制);土地税(包括初税亩、两税法、一条鞭法)、货币税(包括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财产税等。认识到中国古代征税标准的趋势为:由以人丁为主转向以土地财产为主(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税种由繁杂多项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等。
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要了解“市”与“坊”的演变,以及宋代、明清商业繁荣的原因与特征,根据商业的发展总结出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对外贸易发展史则需重点复习对外贸易的特点以及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在对每个时期商业发展状况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认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前提条件、产生部门与地点以及主要特征,结合农业、手工业、小农经济、商业的发展,来综合得出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通过上述诸多板块的复习,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是一个南移的过程,与之相伴的则是人口的流动。江南经济经历了初步开发(秦至三国)—开始赶上(东晋至南朝)—开始南移(隋唐)—超过(南宋至元)—巩固发展(明清)的过程。从中我们要总结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与人口迁移的原因、特征、意义与启示。
结合广东省高考的实际与地方史相结合的要求,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史,由秦代设置南海郡、以及汉、隋、唐、明、清这一地区的政治、经
济发展的状况,都需要我们做一个简要整理。2010年的广东文综试卷就多次结合政治常识考察了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认识,我想这一部分之于历史科目考试的话,是最容易与之相结合的。
三、中国古代思想史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复习的时候要将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度、小农经济结合起来,思考三者的关系,儒家思想强调整体价值观念,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大的权利来整合有效的资源,这就构成了儒家思想广泛传播的政治、经济基础。
这一板块的复习我们要以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为脉络。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汉代:董仲舒;宋明理学时期:二程(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明清之际对于儒学的批判和继承: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分析各种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各个代表人物的政治、哲学、教育、经济上的主张以及对各个人物的评价和其所代表学说的影响为突破口,全面的掌握儒学的发展。同时结合政治课本中关于文化知识的相关内容与新时期国学热、孔子文化学院在许多国家的开办等,全面的认识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等。 四、 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发展史
这一部分的内容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但是知识点非常琐碎。科技成就方面主要包括:四大发明、天文学、数学、农学、医药学、建筑学等,整理时要重视易混知识点,例如: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齐民要术》,最早的官修农书是《农桑辑要》等。文学方面要以时代为脉络,重点关注先秦诗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宋代话本、明清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要成就。艺术主要总结不同时期的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等方面的非常突出的成就。从而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方面来分析古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检讨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衰落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古代史的复习做的一个简单框架式复习方案介绍,相关的专题复习讲义我已经编写完成,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发电子邮件至jnuzhaoran@163.com向我索取,希望我们教学相长,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