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优秀教案导学案

2017年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对今》优秀教案导学案

2017年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优秀教案导学案

【摘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 识字 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R字,调动学生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

文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平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a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