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乐在其中》教案 粤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论语选读·行己有耻》教案

教学要点:

1 疏通课文,积累有关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2 准确理解孔子所谓的“耻”(礼)的思想。 第一课时 步骤

一 导入 交待学习任务

二 学生自读,逐段展示原文与译文 三 课堂质疑如下: 课文质疑

1 为什么在这里谈廉耻要提到左丘明?(潘宇斐)

1 “巧言”等与”匿怨而友其人”都是孔子“耻之”的,为什么要分开来写?(林惠花) 1 “匿怨而友其人”与后文的“犯而不校”不都是一种宽恕吗?(李倩、杨杏萍) 2”唯我与尔有是夫!“中”夫“有什么意味?(潘宇斐)

2 孔子为什么说“行”“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彭远晶、司徒莹莹、潘华銮) 2孔子说“用之则行,不用则藏”可是他在到处碰壁之后,还要周游列国,兜售他的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呢?(周玉冰)

2-4这里说的是用人之事,跟“行己有耻”有什么关系(董妙君、马伟民、潘华銮) 4 “必也临事而惧”是不是与“死而无悔”对应的?如果是,那么“惧”可以翻译成“小心谨慎”吗?(谢丹)

4 孔子不是主张“为国而亡,死而无憾”,那么这里为什么有“不与”“死而无悔者”?(杨杏萍)

5 6 孔子为什么在此要说自己见不得圣人和善人?(潘宇斐、司徒莹莹、杨杏萍、李海武) 6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这样的人孔子认同吗?(麦婷婷) 7 “犯而不校”的”犯”应翻译成”侵犯”还是”冒犯”?(潘宇斐)

7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这是不是“不耻下问”?曾子在此是提倡这样还是反对?(司徒莹莹、陈凤玲)

7 “有若无,实若虚”这与“行己有耻”有什么关系?(郑映红)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7 孔子在交友之道里说“无友不如己者”,可是为什么他的学生曾子却把“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的人当作朋友的美德来赞赏呢?(刘誉、阮智洲) 8 孔子通过正反对比论说,究竟要表达什么主张?(杨杏萍)

8 这段中有五个“道”它们的意思相同吗?确切的意思是什么?(江健鹏)

8 在这里孔子反对乱世从政为官,这与他在《微子六》中表达的要坚持“改革”的思想,所谓“天下有道,丘也不易”是不是矛盾的?(彭振宇、谢丹、董妙君) 8既然做了官,领取俸禄有什么不对? (彭振宇)

8 “危邦不入,乱世不居”这是一种洁身自好的行为与儒家积极入世参政的思想不矛盾吗?(刘宝生)

8 如果按照孔子的标准“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那么,我们这个社会不是有大把的可耻之人吗?(刘宝生)

9 孔子告诫学生“行己有耻”,那么怎么理解张良的“胯下之辱”?(李倩) 10 孔子为什么说“小人”也能算次一等的士?(周玉冰、刘宝生、刘誉、陈晓均) 10 孔子那么厌恶“言过其实”的人,那为什么要把“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视为“小人”归入第三等的士人中呢?(刘誉)孔子如此定位君子是不是不合实际?会不会标准太高了?(董妙君)

9-11孔子平时对当政者都很敬畏的,为什么在这里却说从政者是“斗筲之人”?(吕超雯) 12 “邦有道,谷”与“邦无道,谷”这两个“谷”有什么不同?(刘宝生) 12 -13对于原宪的提问,孔子给予了正面回答吗?(李东鸿) 13 “不行焉”准确的翻译是怎样的?(吴穗波)

13 孔子为什么认为“克、伐、怨、欲,不行焉”只是难能可贵,却不在“仁义”之列?(杨杏萍)

14 孔子认为君子以那种说的好话超过自己行动的人,可是他自己一方面认为“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是没有“恒心”的非君子,另一方面有对“有若无,实若虚”的颜回称赞为君子,更不能理解的是他主张“犯而不校”,可是一掌权就杀所谓的“犯上作乱”者少正卯呢? 第二课时 内容: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答疑讨论(一) 一 导入

二 答疑讨论(一) 方法如下:

(一)展示学生质疑的内容,对质疑的同学加以鼓励。 (二)学生相互解答 (三)教师重点解答

1 为什么在这里谈廉耻要提到左丘明?(潘宇斐) (解答:因为左丘明是当时的一个名人。)

1 “巧言”等与”匿怨而友其人”都是孔子“耻之”的,为什么要分开来写?(林惠花) (解答: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前者是指一般的言谈举止,后者是指与人交往的方式;再说这样分开了下,用了隔句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调突出的修辞效果。) 1 “匿怨而友其人”与后文的“犯而不校”不都是一种宽恕吗?(李倩、杨杏萍) (解答:不能说同是宽恕,前者是伪善欺诈。)

2”唯我与尔有是夫!“中”夫“有什么意味?(潘宇斐)

(解答:这是一个语气词,表达着一种几分得意又有几分慨叹的意味。)

2 孔子为什么说“行”“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彭远晶、司徒莹莹、潘华銮) (解答:这表明孔子从政入世是讲原则的,强调自身的修养,说只有他和颜回能做到这样“行”“藏”有道,既有自以为修养很高的洋洋自得,也有对世上没有人能做到这些感动失望之慨叹。)

2孔子说“用之则行,不用则藏”可是他在到处碰壁之后,还要周游列国,兜售他的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呢?(周玉冰)

(解答:确实是矛盾的,也许可以这样理解,从主观说,当他不得志时,常常这样要求“独善其身”,而在实际行动上,他又不能做到不积极;还可以说,他对学生提出这样要求,就是根据学生中肯定有“不被用”的时候,那么他就告诫学生不能放纵自己,仍然要“修身”以备将来的“被用”。)

2-4这里说的是用人之事,跟“行己有耻”有什么关系(董妙君、马伟民、潘华銮) (解答:这里谈的是自己面对是否被重用的情况,应该怎样做,这个“做”——“行”或“藏”自然也就是“行己”,而决定这些行动的标准就是“礼”,也就是“耻”与否的问题。)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4 “必也临事而惧”是不是与“死而无悔”对应的?如果是,那么“惧”可以翻译成“小心谨慎”吗?(谢丹)

(解答:是对应的,但那个“无悔”其实就“冲动”“鲁莽”去“死”的心理基础,因此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深谋远虑,小心谨慎。)

4 孔子不是主张“为国而亡,死而无憾”,那么这里为什么有“不与”“死而无悔者”?(杨杏萍)

(解答:孔子平时的这个主张体现了他“忠”的思想,这是就一生实现的理想而言的,而这里“不与”的是那种鲁莽者,行事有勇无谋的人,这是就具体的事件而言的。)

5 6 孔子为什么在此要说自己见不得圣人和善人?(潘宇斐、司徒莹莹、杨杏萍、李海武) (解答:孔子一贯都把圣人善人作为一个难以企及的境界,在表现了他自己的谦恭同时,对学生来说,既可以防止其好高骛远,又不至于目标太高而妄自菲薄。) 6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这样的人孔子认同吗?(麦婷婷) (解答:不认同,孔子是反对这种自满虚荣的人。)

7 “犯而不校”的”犯”应翻译成”侵犯”还是”冒犯”?(潘宇斐)

(解答:应该译为“侵犯”,因为“侵犯”也是一种严重冒犯,连如此严重的冒犯都可以不计较,那足见其宽容的程度。)

7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这是不是“不耻下问”?曾子在此是提倡这样还是反对?(司徒莹莹、陈凤玲)

(解答:是一种不耻下问的谦恭精神,曾子在此用一种赞赏的口吻说颜回做到了这些,显然是提倡。)

7 “有若无,实若虚”这与“行己有耻”有什么关系?(郑映红)

(解答:这是一种谦虚谨慎的表现,也就是很讲礼让,这就和“有耻”与否关联上了。)

7 孔子在交友之道里说“无友不如己者”,可是为什么他的学生曾子却把“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的人当作朋友的美德来赞赏呢?(刘誉、阮智洲)

(解答:孔子在交友之道中说的是一个交友的原则:看其道德精神高低,而不计较期富贵程度;而这里讲的是交友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谦虚礼让的精神,也是道德水平高的体现。) 8 孔子通过正反对比论说,究竟要表达什么主张?(杨杏萍)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解答:孔子在此要强调就是这样一个主张,人应该积极参政也可以追求自己的富贵,但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能丢弃仁义道德;但两者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兼得时,就要舍弃个人的富贵,坚守内心的仁义。)

8 这段中有五个“道”它们的意思相同吗?确切的意思是什么?(江健鹏) (解答:意思一样的,都是指正义。)

8 在这里孔子反对乱世从政为官,这与他在《微子六》中表达的要坚持“改革”的思想,所谓“天下有道,丘也不易”是不是矛盾的?(彭振宇、谢丹、董妙君)

(解答:是矛盾的;不过这里其实他可能看到了不少人乘乱世大发国难财,大升人祸官的现象,所以才提出这样比较消极的避乱之说。) 8既然做了官,领取俸禄有什么不对? (彭振宇)

(解答:孔子并不是一概地反对拿俸禄,他是说乱世做官,所拿的俸禄就是不义之财。) 8 “危邦不入,乱世不居”这是一种洁身自好的行为与儒家积极入世参政的思想不矛盾吗?(刘宝生)

(解答:是的,矛盾。孔子也有消极的时候,这也正常,不过他这种消极是以“修身”为前提的。)

8 如果按照孔子的标准“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那么,我们这个社会不是有大把的可耻之人吗?(刘宝生)

(解答:这个问题就要思考一下,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有道”。) 第二课时

内容:答疑讨论(二),小结全课,课后练习题 一 导入

二 答疑讨论(二) 方法如下:

(一)展示学生质疑的内容,对质疑的同学加以鼓励。 (二)学生相互解答 (三)教师重点解答

9 孔子告诫学生“行己有耻”,那么怎么理解张良的“胯下之辱”? (李倩)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