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全 音乐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的体验京剧唱腔,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并产生想进一步学习京剧的愿望。

2、(1)、通过学唱、听辨、聆听、口传新授教学手段,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进一步的掌握通过口传心授学习京剧的唱法。 3、(1)能够跟着伴奏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认识京剧的场面,能够分辨主要伴奏乐器的音色。 (3)、学习简单的京剧表演动作。 教学重点:

跟着伴奏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教学难点:

体验京剧唱腔,感受各个行当的特点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课前播放以《三家店》剧照为背景的京剧曲牌(万年欢)

2、京剧是在北京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的剧种之一,京剧中的角色叫行当。请欣赏几句京剧唱腔,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判断这几段唱腔分属哪些行当。

唱段一:《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唱段二:《猛听的金鼓响》; 唱段三:《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唱段四:《趁夜晚出奇兵》; 唱段五:《猛志在胸催解缆》;唱段六:《军民鱼水情》。

3、教师:生行与旦行有什么不同?(人物角色特点、嗓音特点、表演风格等。) 二、新课教学

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1、剧情介绍:以人物及人物介绍。 儿行千里是京剧三家店中秦琼的一段唱腔讲述的是,秦琼自二贤庄投宿皂角林被疑为响马失手杀人发配登州。路途之中思念亲人所唱。

2、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

(1)欣赏前半段,并注意:有哪些字的发音和平时说话不一样?试着把它们找出来。 (2)师生共同找出唱段中的“上口字” (3)、老师带领学生读标准字。 (4)、全体完整朗读歌词。 (5)、发声练习

a波浪音:请学生做好,身体直立,伸出右手,手心朝下,做波浪动作。 yi a

b 螺旋音:

(6)、分句学唱

(7)跟伴奏完整演唱

3、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后半段 (过程与学习上半段相同) 4、完整演唱全曲。

5、学习简单的身段动作。 三、反馈与小结:

1、跟伴奏音响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最后一句加表演动作演唱。 3、师生交流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昆曲《游园惊梦》。 2、欣赏现代京剧《智斗》《打虎上山》。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游园惊梦》唱段,能领略昆曲的美妙唱腔,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关于昆曲的知识,体会学习昆曲的艰辛与快乐。

2、感受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唱腔风格。

3、认识和了解昆曲逢唱必舞的表演特色;能辨别京剧和昆曲,提高鉴赏京剧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领略昆曲的演唱风格,能辨别昆曲与京剧、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不同的唱腔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导入:欣赏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的片头视频资料。提问: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本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士比亚的戏剧,这些高雅艺术是这些民族的骄傲与自信的源泉,我们中国人的高雅艺术又是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

1、感受与体验——昆曲的唱腔特点及表演特色 (1)学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一句。 ①请同学们聆听《游园惊梦》,体会唱腔的韵味与特点。 ②老师介绍曲牌体

③念唱词两至三遍,注意要把每个字拉长,读出字头、字符、字尾。 ④学生跟随老师学唱这句唱腔。

⑤完整聆听这段唱腔,体会风格特色。

(2)欣赏视频《游园惊梦》的唱腔和表演。

①老师提问:除了唱腔别具特色,昆曲还有哪些方面与众不同?

②请同学们欣赏《游园惊梦》的表演视频,仔细观察表演者的身段动作特点。 ③学生模仿身段动作。

④师生交流昆曲的表演特色。

(3)对比分析——京剧与昆曲的不同

①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转晴》片段,说说这段唱腔的伴奏乐器、唱腔特点及表演与刚才欣赏过的《游园惊梦》有何不同?

②师生交流并总结京剧与昆曲的不同。 2、欣赏《智斗》和《打虎上山》片段

(1)导入:梨园行里有句话叫“京昆不分家”,我们可以了解到,京剧和昆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合我们课本的内容,请大家欣赏两段现代京剧,了解一下现代京剧的特点。

(2)分别聆听《智斗》和《打虎上山》,说一说现代京剧的特点,及其与传统京剧的不同。 (3)师生交流现代京剧的特点:唱腔更加简洁明快;表演更加接近于现代;伴奏加入西洋管弦乐队。

3、小结

大家都知道,西区都是在舞台上展示其艺术魅力的,在这方狭窄而又广阔的空间里,六百

年的昆曲、两百年的京剧,都演绎着属于全人类的永恒经典。愿这古老而又经典的艺术,伴随我们的民族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单元 西乐撷英(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英雄凯旋歌》 2、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音乐体裁“清唱剧”,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歌唱《英雄凯旋歌》,体验并表现歌曲亲切自豪的音乐情绪。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通过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及情绪,完成聆听与思考中的“乐曲说明”。

3、能够说出亨德尔和巴赫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创作的特点,和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难点:

1、自信、有感情地歌唱《英雄凯旋歌》; 2、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及情绪,完成聆听与思考中的“乐曲说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1、导入

(1)观看以巴罗克为背景的,介绍同一时期相关文化艺术发展情况的视频。 (2)老师简介欧洲音乐的不同音乐风格流派。 (3)聆听《英雄凯旋歌》,片段,老师讲解清唱剧的含义。 设计意图:

从图片、音响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清唱剧的含义,以及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学唱《英雄凯旋歌》

(1)老师简介歌曲与作曲家亨德尔的相关知识。

(2)完整聆听歌曲,关注歌词,了解歌曲的表现内容及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

学生能够知道作曲家亨德尔及其作品英雄性和史诗性的主要风格特点,在完整聆听后对歌曲表现的内容、情绪及音乐风格有初步的体验。

(3)运用歌曲中的乐句进行发生练习,老师提出歌唱的基本要求。

(4)老师分别弹奏升5、升4的乐句和还原5、还原4的乐句,学生聆听分辨,并学唱,注意音准。

(5)分析歌曲结构,注意乐段的重复。

(6)学唱歌词,提示学生注意歌词与旋律的对应,通过练习解决一字多音的难点。 (7)看谱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唱出曲谱中的强弱记号。 设计意图:

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同时熟悉歌曲的主要旋律,在变化音、一字多音的练习中解决难点。完整演唱歌曲,深入体验歌曲的英雄性等风格特点。

(8)拓展练习

①完整聆听《哈利路亚》,并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什么情感? ②老师简介《哈利路亚》的相关知识。

③随音乐哼唱《哈利路亚》主题,分析歌曲的力度、速度、旋律进行等特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