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2019最新编辑)

第一课第一节 悄悄变化的我

【教材分析】

青春是生命旅途一个崭新的节点,对生命成长意义重大。第一目“悦纳身体变化”引导学生感受青春期身体各个方面的变化,从而正视身体变化,尊重自己、尊重同伴的生理变化;第二目“直面矛盾心理”引导学生积极面对青春期的心理矛盾,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掌握应对青春期心里矛盾的方法,顺利度过青春期。 【学情分析】

跨进中学的大门,学生步入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开启生命成长的又一段旅程。一方面,学生感受着青春带来的活力与激情,另一方面,学生又体会着生理变化带来烦恼。一方面,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他们希望能够像成年人一样自主掌握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又对成人有一定的依赖。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正视身体变化和心理矛盾,不断实现自我,度过一个美好、充实且有意义的青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到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正常的; 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主要表现;

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及应对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辩证地看待青春期带给自己的活力与烦恼; 能够有效解决青春期的困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尊重自己、尊重同伴的生理变化。 能够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准备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心理矛盾。 【教学重点】

正视身体的变化,尊重自己、尊重同伴的生理变化。 【教学难点】

正确应对青春期心理矛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变化 青春期身体变化表现 青春期的活力 新课讲授 悦纳身体教师活动 播放《小小少年》MV 思考:少年的我们,处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生理和心理都有着明显的变化。 你发现自己的变化了吗? 运用你的经验:P2 思考:你是否了解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 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歌曲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 学生讨论并回答 设计意图 用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引发学生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思考,引导学生体味成长的意味。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青春期的活力,领会青春的魅力,从而理解生命成长的 1

青春期的烦恼 青春期的 青春期的我们追求美 直面矛盾心理 青春期的探究与分享:P4 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说明你所体验到的青春活力,用享。 探究与分享:P4 说说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变化。 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小组探讨产生的原因。 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 学生课后查阅 自然过程,增强对青春的感悟和热爱。 引导学生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尊重自己、尊重同伴的生理变化。 引领学生回忆自己青春期的矛盾心理表现,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从而顺利度过青春期。 通过两个常见的情景,激发学生共鸣,更深刻地体会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解决生活中烦恼的方法,相互借鉴有效的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理论,加深对青春期的了解。 问题:请分别从运动、娱乐、 应对方法 图片或讲述的方式与同伴分问题: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课堂小结 矛盾心理 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随堂练习 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队同伴的尊重。 同时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探究与分享:P5 思考:你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 与同学一起讨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展示两个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两个情景 得出结论: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 方法与技能:P7 探究与分享:P7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烦恼? 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的? 拓展空间:P7 问题: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青春期成长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有的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 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 解决方法 2

“心理断乳期”。结合自己的实际,与同学一起讨论这种说法。

【板书设计】 悄悄变化的我 一、悦纳身体变化 1、青春期身体变化表现 2、青春期的活力与烦恼 3、青春期的应对方法 二、直面矛盾心理 1、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2、青春期矛盾心理的解决方法 【作业布置】印成卷子下发

第一课第二节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教材分析】

古往今来,对青春的赞美是个永恒的话题。本节课接着上节课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变化,开始阐释青春期学生思维的发展。第一目“发展独立思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维的独立性,走出对思维独立性的片面认识;第二目“培养批判精神”引导学生要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学贵有疑”的精神;第三目“开发创造潜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作用,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注重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情分析】

跨进中学的大门,学生不仅身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开始追求独立,但是他们对思维独立性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学生开始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批判能力,但是他们没有很好地掌握批判的技巧;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他们对创新的理解并不深刻。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对学生思维的健全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意义重大,因此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到青春的美好;

掌握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道在认识概念时要注意避免其误区; 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够体会成长不仅仅是身体,也是思维的成长,并注重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 【教学重点】

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的内涵。 【教学难点】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