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学案例和反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李清照温婉细腻的词风。
2.在诵读中提高审美情趣,体会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点。 3.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1.情景交融的写法。 2.背诵相关名句。
教学难点:寓情于景的、含蓄的写作风格。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以《一剪梅》mv导入,从影像资料中感知词人的忧愁。以音乐陶冶情操。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
二、知人论世 (幻灯片)
知其人,学其诗。“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4岁时的李清照能写出让其饱读诗书的父亲大为赞赏,从其词做的成就中来看还是令人置信的。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三、解读诗歌
1.老师朗诵《一剪梅》,带动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诵全词,注意节奏 诵读节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请齐读全词,简单翻译,文从字顺。
3.找出这首词用了哪些典型意象,从意象出发理解诗歌的手法-寓情于景
(1)、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找到意象寻找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描写景物的?体会香消和香断的区别。
明确:学生讨论回答,视觉、嗅觉、触觉。
教师明确:“红藕香残”,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板书 情景交融 含蓄蕴藉
对比鉴赏:《红楼梦》中的红消香断有谁怜,是怎样的痛楚!香残是何等的缠绵!
(2)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深意,文人墨客青睐酒,李清照如何解愁?
明确:“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柳永《雨霖铃》“留恋处,兰舟催发”,兰舟本身就寄托着相思、伤感,从“独”字可以看出词人借泛舟来消愁,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补充:总结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只恐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又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写“愁”用的手法:
用形象的事物来比愁,可触、可视、可感,从而能引起共鸣(前两句) 用意象来渲染愁绪,多个意象共同构成抒发愁思的意境(第三句) 板书 比喻 意象
(3)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按照逻辑顺序应怎样排列? 明确: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谁寄锦书来”。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这句词的优美意境。
西楼也是典型的相思意象。李煜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王之道有“明月千里满西楼”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倒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比较常见:“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路八千”正常顺序应为“八千路”,颠倒为“路八千”是为了与“九重天”协韵。押韵是格律诗的要求,因此,韩愈必须运用倒词,否则诗就不合乎格律的要求。而白居易《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的诗句,正常顺序是“行宫见月色伤心,夜雨闻铃声断肠”则不像诗而像散文了,因而作者运用倒词,改变了诗句的节奏,从而使诗句富有节奏感,音律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 倒装
3.齐读这首词,提问: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侧重写什么?
明确:上阕叙述词人独居生活,下阕直抒胸臆,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这部分词人直抒胸臆,按捺不住的愁绪尽显于字里行间
4. “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明确:承上启下。承上,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启下,花飘水流,词人见景伤怀,引出“相思愁”。
板书 青春易逝 无人欣赏
5.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而李清照写愁却不落前人窠臼,那么她笔下的“愁”有何独特之处呢? (1)为什么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明确: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此句是说身在异地的丈夫和自己怀有一样的相思之情,人居两地,情发一心,能让我们感受到夫妻二人心心相印的真挚爱情。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文中有何作用,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句词赋予愁绪以运动之感,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使人一下子领略了词人的剪不断理还乱万千愁绪。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联想: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板书 细腻
四、回顾李清照相关作品
1、 相关作品
如梦令两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学生总结词风
真挚细腻,深婉动人,语言清新典雅,浅易自然。多写个人遭遇,心灵深处的“愁”,而这些愁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的。
五、拓展探究 (课后作业)
试比较《如梦令》《一剪梅》《武陵春》在他们和本词创作的阶段和表达情感上有何
区别?写成200字的短评。
总结:诗歌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的,解读诗歌必须从意象入手,品其中的韵味,体会花草树木传递出的作者的爱恨怨嗔。其实,真正触动灵魂,撼动人心的不仅仅是高超的艺术手法,更是那份力透纸背的真情。请同学们带着青春的感动再用心朗诵《一剪梅》,感受李清照的那颗万古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