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
王跃文
(辽宁省开原市金沟子镇学校)
内容提要: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养,传统文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更高效,更完美的使两者有机的衔接?将会使我国的中小学生受益匪浅。
关 键 词:传统文化 中学生 人格 道德 培养 经典
传统文化以《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论语》、《孟子》、《孙子兵法》、《大学·中庸》、《道德经》、《古文观止》等经典为核心,低年龄段以蒙学为主,中年龄段以诗词音律为主,高年级则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教育为主,同时兼顾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教育,将茶文化、中国年画、京剧文化、传统书法、传统音乐欣赏都纳入其中。旨在使青少年在18岁以前能系统接受传统教育,循序渐进地诵读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典籍,目的是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健全人格。
如何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传统文化培养中小学生的“德”
所有的蒙学教材都有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三字经》中的励学\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朱子治家格言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
力为艰\。《三字经》中\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尔幼学,当效之。勤有功,戏无益。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些思想品质和励志与生活的教育通俗易懂,处处体现。儿童在背诵的同时,记忆到心中。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到每一个字中。形成春风润雨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传统文化培养中小学生的“力量和才能”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其中的仁,义,礼,智,信,剔除其阶级思想因素外,应该成为我们做人的信条,儒家可以教会我们积极地处理人际关系,积极地面对社会,积极地修身养性,培养我们坚忍的意志,树立崇高的理想,“士不可以不弘毅”,“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开展形式多样的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环节。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奉献精神。例如,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而举办的“相亲、相爱”主题班会,通过歌曲演唱、发言讨论,使同学懂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和捍卫集体主义观念。此外“爱,在你身边”,“青春畅想曲”等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进一步明白了人类需要友好相处,友爱、奉献是人类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在这具体的班级活动情境中,才能形成同学们良好的人格特点。
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
在我们的中学课本里,就有不少传统教育的经典范文。比如,《岳
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陋室铭》中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高尚情操,《爱莲说》中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在课堂讲解时,及时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引导学生以传统美德作为自己生活学习的准则,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让学生受益匪浅。
组织课外阅读,开展语文活动。
安排学生分期阅读古典名著,有计划的阅读教育部推荐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作品,选读现当代的美文等,书写阅读体会,交流阅读心得,开展书评活动,举办专题讲座,促使学生逐步完善自我人格。同时,在写作训练中,注意挖掘并赞美生活中真善美的东西,鞭挞假丑恶的东西,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常常反思生活中的俗语、成语,辩证思考它们所表现的道理。
中小学阶段是人格形成、人格建设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对于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修养的加强,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生健康人格教育与传统文化相有机的结合是一项复杂的艰巨工作,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强化人格教育意识,肩负起教育者的使命,充分发挥人格教育功能,运用传统文化,就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