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认识声现象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3.1 认识声现象

【教师寄语】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通过学习,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声可以根据频率进行划分,人可发出和可听到的声在一定频率范围内。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是重点;“真空铃”实验和声波概念是难点。

【新课导入】通过阅读章首语我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无时无刻不与声音打交道。你知道描绘声音的语言有哪些?对于声音你想知道什么?在物理学中把与声音有关的现象称为“声现象”。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声现象,探究声音的奥秘。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声音的产生

1.根据生活经验,去体会,去思考:把一条塑料薄膜拉紧,放在嘴边吹,当发出声音时,嘴唇会感觉薄膜在……………………;将手指放在喉咙上,然后发出声音,手指会感觉到喉咙在……………………;在用音响听音乐时,我们可以看到喇叭上的播音纸在……………………,声音越大,播音纸振动的幅度就越大;敲鼓时我们可以看到鼓在…………………………

2.通过上面的观察和实践,我们可以知道,发声的物体都在……………………,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例如弹奏的吉他、…………………………………………等。

4.[牛刀小试]吉他弹奏是 振动而发声,吹笛子是 振动而发声,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

目标二:声音的传播

1.阅读教材P37页:声音是以 形式向外传播。

2.①同学们交流时,甲同学说话,乙同学能听见,说明 可以传声。 ② 潜入水中后,依然能听见岸上人说话的声音,说明 可以传声。 甲同学捂住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紧贴桌子,乙同学轻敲桌子,甲同学有何感受?答:………………………………………………………………………………………………………………………………,这说明…………………………可以传声。

1

3.■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把一个电铃放入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通电以后我们可以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然后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随着气体被慢慢抽出,我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通过推理可知,如果空气被全部抽出(即为真空),能否听到声音?答:………………………。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钟罩内,我们会再次听到铃声。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真空…………………………………………。

4.概括与小结:声波可以在 、 和 传播。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如空气、水、大地钢铁等),所以说,声波靠 传播,真空…………………………………………。

目标三:声传播的速度

阅读教材P39页“讨论交流 声的传播有多快”,先独立做再进行小组交流。 1.百米赛跑时,先看到发令枪冒烟,后听到枪声,说明声的传播需要………………………。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

2.认真观察声速表,回答:①声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②声速的大小与………………………………………………有关,还与………………………………………………有关。

③一般情况下,声速在………………………中最大,在………………………中最小(选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3.[牛刀小试]甲同学把耳朵紧贴在一根足够长的水管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使劲地敲打一次,则,甲同学可以听到 次敲击声,最早的一次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目标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1.阅读教材P39-40页,“人耳的听声能力”思考并回答:

① 人的声带 ,可以发出声音;声波传入人耳中,触动鼓膜,则会产生听觉,使我们听到声音。

② 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 与所用 的比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符号是 .

③ 人耳能听到 Hz—— Hz的声, 叫次声, 叫超声。

④ 超声和次声有各自的特征,也有不同的 和 。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人们把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2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 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 Hz

2.如图所示,在一个可以抽气的玻璃瓶内放一响铃,现逐渐抽掉瓶内空气,则声音会( )

A. 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保持不变 D.都有可能

3.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图2所示的现象,这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发生的。

4.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

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 m/s。打雷时,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估算一下发生雷电处离你 m。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图2

【师生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进步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