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
教学目的
掌握“王”“惊”“怒”等词在文中的活用情况和“见”“所以”的用法。 理解作者“忍小愤而就大谋”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王”“惊”“怒”等词在文中的活用情况和“见”“所以”的用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升华深化的说理思路。 主要教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高祖本纪》一文中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其中的子房就是今天所学文章题目中的留侯,也就是张良。汉高祖给予他高度的评价。把他和韩信、萧何并称为三杰(三驾马车)。张良为什么能赢得如此高的赞誉,他的身上有着怎样的优点让高祖欣赏不已呢?宋代文豪苏东坡又是如何评价留侯张良的?今天就来学习这一篇名文《留侯论》(也可以从“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一成语当时的新意而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学生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1、卒(猝)cù 然临之 2、刀锯鼎镬huò 3、虽有贲bēn育 4、倨jù 傲鲜xiǎn 腆tiǎn 5、肉袒tǎn 6、圯yí 上老人 三、翻译文中的重点字词: 1、必有过人之节(节操) 2、卒然临之而不惊(突然)
3、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怎么) 4、所以微见(现)其意者(表现) 5、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互相) 6、其平居无罪夷灭者(杀戮)
7、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只是) 8、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迎接) 9、其君能下人(谦逊的对待)
10、遂舍之(放弃,之,代词,攻打郑国) 11、三年而不倦(厌倦)
12、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由折辱而引申为削弱)(挫伤) 13、非有平生之素(旧交情) 14、油然而不怪者(坦然)
15、状貌(形体、容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志向气度) 四、词类活用梳理:
1、臣妾于吴者(n—v 做奴仆)
2、油然而不(以之)怪者(意动,认为 ……怪)
3、此固秦皇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使动,使……受惊,使……发怒) 五、古今异义
1、人情有所不能忍(人之常情) 2、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抱负) 3、其身之可爱(可贵)
4、其君能下人(谦逊地对待别人)
5、必能信用其民矣(使……信服,为……所用) 6、油然而不怪者(坦然) 六、重点句翻译
1、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突然面临灾祸却不惊慌,无缘无故受到侮辱却不发怒。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看他用来表现他的心意的话,都是圣人和贤人互相劝戒的道理。 3、非子房其谁全之
如过没有子房难道还有谁能保全他呢? 七、作业布置: 课后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作者“忍小愤而就大谋”的观点。
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升华深化的说理思路。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忍小愤而就大谋”的观点。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升华深化的说理思路。 主要教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问题设计:
1、读课文第一节,说说作者所谈论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突出这一中心的? (匹夫之勇和大勇者的不同表现对比,表明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为能忍) 2、从第二段文字出发,分析圯上老人出现的用意是什么? (抓重点句:且其意不在书)
简说有关张良的传说,指出第二节为破典引事,从而证明作者的独辟蹊径。) 3、读第三节,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成功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研讨重点语句“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之计谋,以侥幸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明确:首先要有杰出的才能,其次要有过人的气度。(突出了作者对“贤而能忍的重视”) 补充引导:张良存在的不足是什么。
补充说明,张良只具其一,未具其二,是以老人教之。 从而得出一个观点,忍小忿而就大谋。 4、分析课文第四、第五节:
问题:A、疏通两个人物事例中的文字。并用“活国/复国”加以概括
B、研讨:结合上文“太公、伊尹”和下文中的“高祖、项羽”,说说论及这些人物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正衬和反衬,有力地证明了能忍则成大事,不忍则坏大事的道理)
5、研讨:太史公的猜测之误,对表现张良以及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确:张良名显天下,不是因为魁梧奇伟,而在于贤而能忍并成就了大业。再一次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二、巩固练习
1、词类活用梳理:
(1)臣妾于吴者(n—v做奴仆)
(2)油然而不(以之)怪者(意动,认为 ……怪)
(3)此固秦皇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使动,使……受惊,使……发怒) 2、古今异义
(1)人情有所不能忍(人之常情) (2)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抱负) (3)其身之可爱(可贵)
(4)其君能下人(谦逊地对待别人)
(5)必能信用其民矣(使……相信,为……所用) (6)油然而不怪者(坦然) 板书设计:
(做法) (作用) (原因)
举例论证: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活国 (论证论点) 能忍 勾践卧薪尝胆 复国 一字立骨
==== 强调“忍”
高祖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胜利 能忍 项羽轻用其锋 败亡 不能忍 (突出论点) 史公之疑魁梧奇伟 (出名原因)
盖世之才,过人之节 ==== 突出“忍”
补充史实:
1、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2、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3、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语在淮阴事中。(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留侯论(教案)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节操)。在古代称得上豪杰之士的人,一定
.
具有超越常人的气度和节操。人情(人之常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
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情,就会拨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