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1(湘教版)说课稿

第二章第三节 大气环境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教材分析】:

1、本课处于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

2、本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空间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的空间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也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季风环流”的基础,还对理解后面洋流的形成和分布以及自然带的分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2、能力目标:提高探究式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的成因。 【课前准备】:

1、深入钻研了教材 2、查阅了相关资料 3、考虑了教法 4、准备了课件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 2、合作学习

3、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给出两个近地面的甲、乙两点,甲地受冷,乙地受热,叫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热力环流简图。之后接着总结,如果上面说的甲地是极地,乙地是赤道,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有无规律可循呢?将学生带入学习新课的情境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学习新课: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板书) 1、“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

完成热力环流简图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假设的条件“地球表面均匀,地球不自转”,也就是只考虑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学生会在上节课学过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很容易实现知识的迁移,把甲地改为北极,乙地改为赤道,再叫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

2、“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图2-32)

这部分教学强调假设的条件与前提是“地球表面均匀,地球自转”。这样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就是高低纬间的热量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

完成三圈环流的制作,要把它讲清楚、讲透彻。

有几个难点是必须突破的:(1)如何画出空气上升箭头和下沉箭头;(2)为什么空气会上升或下沉(成因分析);(3)空气上升或下沉又如何形成高气压带或低气压带;(4)三圈环流图中近地面的风带(风向)如何转画到平面图上,形成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3、“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

组织学生开展诱导式探究学习:启发学生逆向思维,要求学生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组织学生进行5分钟的小组讨论。讨论完毕后,分别叫出三个组的代表上黑板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如出现问题,老师及时进行指导、纠正。

4、小结三圈环流,将学生的注意力从集中在三圈环流的全部到近地面部分,总结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