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说课稿

《驿路梨花》说课稿 一、说教材

《驿路梨花》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小说。本文是一篇短篇、群像笔法的小说,通过塑造一群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具有雷锋精神的人物形象,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表达出对雷锋精神的赞美,含蓄地表达出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的期盼与呼唤。

二、说教学目标:

1. 熟练默写并运用课后读读写写、书下注释中的生字词,并能够判断出其语境义;

2. 判断、理解本文“梨花”的双层含义:自然界梨花、梨花该人物形象所代表的为人民服

务的雷锋精神;

3. 判断梨花之景衬托人物梨花的美好品质的写法及鉴赏该写法妙处。

三、说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理解“驿路梨花处处开”,是因为难以理解小说中的群像笔法:本文中每个人物形象都具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雷锋精神,共同反映了当时有淳朴民风、有雷锋精神的社会面貌。因此“驿路梨花处处开”既揭示每个人物身上的雷锋精神,也深化了主旨:作者对雷锋精神被发扬光大的赞美与期盼。

四、说教学设计: 1.课前预习

通过查词典、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中雅词,并抄写; 速读课文后,自己讲一讲有哪些人物做了那些事。 2.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小说《驿路梨花》。英国有位小说家说,“小说要写的永远是’人’”。人物的研究永远是我们研究小说的重要部分。那这部小说又给我们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带着这个问题,老师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先看看本文写了几个人物。(1分钟左右后,请一同学上黑板写人物)现在所有同学合上书,回忆课文中有哪些人物。然后看看黑板上的同学和你回忆的人物一样吗? 一、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记本文人物。 预设:“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族小姑娘;梨花姑娘;解放军战士。

使学生再次熟悉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为主活动做准备。 二、深入课文,研究文本

本文一共有六个人物,老师在读的时候有了一个疑问,一般我们读小说,总要搞出个主角配角。怎么看来看去,搞不清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有没有同学能解答老师这个问题?你要从文中拿出证据来说服老师。 预设:

a“我”和老余是主人公,全文以他们的行动为线索,贯穿全文;

b.瑶族老人是主人公,全文对于这个人物着墨最多,从13-24小节;

c.梨花代表了本文作者最终要赞美的精神,雷锋精神,是所有人物的代表。标题中有“驿路梨花”的“梨花”,标题即点明主旨,“梨花”该人物有点明主旨的作用。 没有梨花就没有哈尼小姑娘接管这个小茅屋,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 d.解放军战士是主人公,没有他就没有后面的情节。

明确:没有主角,作者用了群像笔法。因此每个人物都是主角,且有一共同点:都有为人民群众着想的精神,即雷锋精神。

目标:

1.分析插叙的作用;

2.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3.初步探寻出本文的主旨。

三、再读课文,探寻主旨。

主人公的问题解决了,老师还是有不懂的。既然这篇文章谁都是主人公,那为什么标题偏选了梨花这么一个代表,把标题起叫驿路梨花,不能叫驿路解放军,驿路老余,驿路的我?梨花指的到底都有哪些含义?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深意?这个问题,还是要到文中去找答案。 1.自然界的梨花;

2.人物梨花,和她身上的为人民群众着想的精神。

怎么感觉同学们的情绪不怎么到位?有没有同学说说应该怎么读?

怀着一种赞美和喜悦的语气来读,哪里应该重读?“驿路梨花处处开”的“处处”。看来我们同学语感都很好,“处处开”确实是本文一个需要重点理解之处。驿路梨花我懂了,那么“驿路梨花处处开”是什么意思?

饱含着作者的赞美与期盼,赞美哈尼小姑娘,赞美雷锋精神,期盼这样的精神被发扬光大。 不仅充满诗意,点明写作对象和主旨,在文章的最后一小节还有和它相照应的诗句。使文章更有层次,内涵也更加深刻。

好的。小说永远是文学中最能反映社会的一种文体,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对小说的理解有一个新的视角,读小说时会常读常新。下课。

五、说作业布置:

1. 完成补充习题《驿路梨花》的片段研读。 2. 仿照第27小节写一段以景衬情的片段。

六、说板书设计:

“我”和老余 (

雷为瑶族老人

锋人民哈尼族小姑娘

精服梨花姑娘

神 务)解放军战士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