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学目标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首先,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练习了不少,但收获却不大(但有个别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
其次,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不少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学生错误:
1、还是列分步算式,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2、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3、学困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对于题意,既要理解透彻,又要搞清题目中的内在联系;也可以先列出分步算式,然后再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方法: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
反思六:《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回顾在《垂直与平行》的课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
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不同面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是否平行,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 “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到位。
3、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当然,朴实不是不追求完美,真实不是为了展示平淡无奇,扎实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和训练。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要充分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扎扎实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让课堂融入我们的智慧和思考,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反思七:《找规律》: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教学反思
从四年级开始,各册教材都设置了“找规律”的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探寻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今天学习的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动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摆一摆、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大胆说一说。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比较成功:
1、课始,我没有创设复杂的情境,而是开门见山,引导学生直接观察两组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为研究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也为后面探究规律留出了时间。
2、探究规律时,我让学生用小棒和圆片代替实物来摆出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这样做使学生加深了对一一间隔排列的认识,又方便了“一个对着一个”的教学操作。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寻找规律,抓住了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数量之间关系的本质,还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也能有序地进行观察、比较。
3、在大量图片的展示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表象,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交流和总结。学生初步得出规律后,我重视让学生通过操作来验证规律,使学生更加确信规律的一般性,从而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4、对于“想想做做”中的习题,我能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的角度出发,重视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像“每两根电线杆之间有一个广告牌”这样的说法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在理解时可能会有困难,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图,使学生明确:电线杆和广告牌是一一间隔排列的,而且两端都是电线杆,这样教学对学生理解下面的习题扫除了障碍。另外,对于锯木头这样的题目,我并没有停留在用画图或想象的基础上找到正确答案,而是与本课所学的内容有机结合,通过直观的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示,让学生明确:锯下的每一段小木料都可以看作是两端物体,每一个锯口都可看作中间物体。这样做,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
反思八:《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本次有幸参加市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课堂,聚集有效教学”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共展示了4~6年级段3个课题、12节课。我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本节内容是在三年级观察由3个、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三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所摆成的物体,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形状不变。通过实际教学有如下反思:
一、课前预热、激情涌动、妙趣横生。
本节课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比较发现拼摆中蕴藏着的规律,根据这一特点,我巧妙设置预热和课前复习回顾。因为恰好本次活动在我校举行,我首先采取以学生为小导游带领各位客人老师领略我们的美丽校园风光(录像),贴近学生生活,亲切自然。小导游根据录像作同步介绍,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数学殿堂。学生欣赏完这一段视频后定格在四张图片上,分别是:主体教学楼、圆形报告厅、幼儿园、鸟瞰图,通过我的引导,回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课已始,趣已生。
刚上课,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件小小的礼物,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学生思维很发散,思路很开阔,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我对学生的回答作了充分肯定:“孩子们的想像力真丰富,太聪明了。”
到底谁说的对呢?我并没有立刻公布答案,留有悬念。只是问:“你们想看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逐步提供相关信息:①这个物体是由4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让学生思考会是怎样拼摆的?同桌交流。②从正面看形状是 ,可以利用身边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学生兴趣很浓,通过各自独立的操作,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的摆法,当出示下一个条件,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孩子们显得都很开心,因为他们都摆对了,到第3个条件出示时,从上面看是 ,孩子们的答案渐渐趋于一致。紧接着,我神秘地揭开了小礼物的面纱,他们发现自己摆的和老师所拼摆的形状相同,孩子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复习回顾了三年级观察由3个、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物体。
二、知识建构、大胆放手、扎实有效。
在学习新知识的开始,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所摆物体的正面的形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想一想,该怎样摆?这当中强调要有各自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里讨论,待有结果以后,再尝试拼摆,通过自己亲身实践,验证自己的设想,这样设计一是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猜想,富于实践。二是亲身经历数学学习历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由猜想、假设到操作验证,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能力。
在得出各种不同摆法以后,进行了成果展示汇报,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很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让学生借助媒体,课前设计了课件小动画;把添加的小正方体拖动到你需摆放的位置,学生兴趣盎然,每个人都充满激情,都想上台拖一拖,亲身体验一下。一个展示完接着展示另一种不同的摆法,学生共展示了6种不同的摆法。提问:你们也怎样摆的?分别摆在了什么位置?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难发现摆在原物体某一个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对齐着摆就行了。摆在后面,如果允许不对齐,就会出现更多不同的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