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教学观摩课教案

课 题:《最苦与最乐》 执教时间:2005年11月17日下午第二节 执教班级:安庆市外国语学校初二(4)班 执教老师:江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体会作者流畅灵活的语言,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观点,理清作者思路 2、体会本文流畅灵活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说说苦与乐的话题。著名教育改

革家魏书生曾说“人要高高兴兴地活着”。高兴就是快乐。那么,在我们眼中什么是最快乐的呢?(学生发言)不同人眼中人生快乐是不相同的,下面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位著名学者的苦乐观、人生观。

2、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幼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

1

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1895年),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著有《饮冰室全集》)。

《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

3、整体感知:

⑴课题是《最苦与最乐》,浏览全文后回答:

a.梁启超先生认为人生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用原文

回答。

学生回答;最苦“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乐“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论点)。

b.文章观点鲜明,哪个部分写“最苦”,哪个部分写“最乐”?再读课文。

学生回答;1~2自然节写“最苦”,第3自然节写“最乐”。

⑵男女生分读两部分,提问:作者怎样论述“负责任乃人生

最大痛苦” “尽责任乃人生最大快乐”的?分组讨论。

a.作者是如何论述“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为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对比论证: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论述“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为什么是最苦的事?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举例论证:明确了责任的范畴及责任未尽的痛苦程度。 作者从对个人的责任谈到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这是层层推进的写法。

b.第一自然节与第二自然节是什么关系?

2

提示:本段是对第一段论述的补充。

c. 作者怎样论述“尽责任乃人生最大快乐”的?

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补充:道理论证;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是文章“分析问题”部分。 ⑸作者还写了什么内容?齐读4~5自然节。

学生回答:告诉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属于文章“解决问题”部分。

教师归结: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4、局部探究

⑴下面,我们读几个课文中的句子,评述本文的语言特色。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②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③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教师点拨,学生分析:善用排比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句式灵活。

⑵梁启超先生是位很有才气的学者,我截取了他的名作《少年中国说》一段,一起读一读,再次感受他的语言风格。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