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分册

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动脉导管未闭直视闭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ICD-10:)。

行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ICD-9-CM-3:伴)。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乏力、发育迟缓、发现心脏杂音等,轻者可无症状。病程早期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中期可有心悸、气短,晚期可有紫绀、杵状指(趾)等表现。

2.体征:听诊可有胸骨左缘第1-2肋间连续性机械性杂音,粗糙、传导广、伴震颤,婴幼儿期或晚期病例常仅有收缩期杂音。可伴有周围血管征。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 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1)心电图:正常或左室肥厚表现,大分流量时双心室肥厚表现,晚期右室肥厚心电图表现。

(2)胸部X 线平片:肺血增多,左室或左、右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结增宽。

(3)超声心动图:主肺动脉分叉与降主动脉之间异常通道分

流即可确诊。

4.鉴别诊断:注意与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冠状动静脉瘘、主动脉窦瘤破裂进行鉴别。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

行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

(1)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或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2)预计在非体外循环下的手术中可能发生意外大出血,或急性心力衰竭;

(3)同时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拟在一次心脏手术中同时处理的动脉导管未闭。

(四)标准住院日通常≤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动脉导管未闭疾病编码。 2.年龄大于3岁或体重大于15千克。 3.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4.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6天。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 线平片、超声心电图。 (4)血压、经皮氧饱和度。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大便常规、心肌酶、24小时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心脏增强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可以考虑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手术日一般在入院7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体外循环辅助。

3.手术植入物:缺损补片材料、胸骨固定钢丝等。 4.术中用药:麻醉和体外循环常规用药。 5.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1天。

1.术后早期持续监测治疗,观察生命体征。

2.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血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3.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