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 质量活动实施和控制的方法
一、 质量控制流程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的程序是:自审设计图纸、设计图纸多方面会审,现场复核,选择分承包人,编制作业指导书报费施工手册,提出开工报告。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程序是:技术交底,测量、材料、设备、计量、变更设计、环境保护控制,项目质量计划,持续改进,安装调式,项目竣工评价。
交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程序是:最终检验和试验,质量缺陷处理,整理质量记录,编制交工文件,承包人自检,发包人验收,交工验收报告。 二、 质量控制方法
1、 依据设计的材料清单审核进场材料材质、规格、数量。 2、 依据图纸的设计进行材料、设备的安装。 3、 对现场使用的材料、数量进行确认。
4、 现场安装中增加、变更的部分应填写《工程洽商》。 5、 现场安装的设备、材料均要有产品的产地、合格证及相
关能证明该产品的资料。对三无产品应拒绝使用。 6、 现场设备、材料的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以及工程中发
生的往来文件均以文档资料的形式妥善保管,便于追溯。 7、 对于安装的设备、材料、数量进行校队确认并做好记录。 8、 利用例会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加强自检,提高质量,
力求100%优良。 9、 设备、材料进场时,应由管理公司、监理单位及本公司
管理人员对照合同对进场设备的型号、质量、数量进行审定并做出书面签字,不符合合同要求的产品决不能进场,以确保书面材料递交业主,业主有权批准或不批准,在合同规定时间内给予书面答复。
10、 隐蔽工程覆盖前,提前48小时通知业主、管理公司及监
理单位进行中间验收,以确保隐蔽工程的质量。对验收记录进行存档,竣工时移交给业主。 11、 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划分,该项目由项目经理
全面负责。严格按图纸施工,在保证系统功能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艺标准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12、 质量检查制度,现场管理人员将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贯
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中。 13、 各分项工程应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各分组负责人对自
己所承担的工程负全面责任。 14、 在施工过程中由项目经理及分组负责人,每天不定期检
查,发现质量问题当场口头传达解决;如若还不能解决,则给予书面通知并进行奖金扣罚,扣罚金额大小由项目经理酌情而定。 15、 对业主、监理公司、管理公司提出工程问题的书面文件,
核实整改后立即反馈。 三、 设计质量控制
不断满足用户对工程产品的要求,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而设计出用户委托的,具体高水平和适用能力强的工程开展开全面质量策划。听取各专业人员的合理化建议,搞好优化设计。根据用户和现场的实际情况,搞好变更设计的论证和协调工作,管好设计图纸和资料。设计工作应满足设计的论证和协调工作,管好设计图纸和资料。设计工作应满足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施工上可行的要求,符合规范、法规、法律规定要求。工程项目设计往往是多专业协作的作业活动,针对各方面相互关系和接口,明确规定有关职责、职权,并形成文件,保证设计工作协调进行。项目设计的各级主管人员在事前在指导文件中对全部设计输入予以规定,如设计要求和相关法规内容,设计原始资料,有关施工及安装重要信息,特殊设计需要。对各设计阶段,所需原始资料的内容及控制方法与用户商定后形成文件。客户所提供的原始资料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如客户不能全部及时提供,在备忘录中加以记录,并规定解决办法:对客户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设计要求经协商、研究后
解决,并予记录归档。对设计输入内容整理、编目、归档作出文件规定。
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和有关专业人员对设计结果进行正式的审核,填写“设计图纸评审表”。验证结果以文件报告形式做出。项目部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的各阶段需要对设计进行确认。 四、 材料、设备采购的质量认证制度
采购验证制度:通过对影响采购质量的关键环节实施控制,确保采购物资符合质量标准要求。首先建立供应商档案,包括:所代物资的资质证明、合格证、检验试验报告、价格、功能、质量等有关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立供